哈尔滨市香坊区三项举措惠民生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显实效
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集中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哈尔滨市香坊区创新服务举措,着力在规范程序、窗口前移、载体服务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1、从规范程序入手,优化服务环境。坚持“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出台惠民措施,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一是围绕办事程序优化环境。在各窗口单位办公大厅设立了43个公示栏,并公开办事流程、岗位职责、承诺事项;设置了89个党员先锋岗,专人接待解答问题360个。二是围绕审批服务优化环境。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大胆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环节。香坊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内的技术监督局等4个窗口的9项审批事项累计减少审批时限38天。工商局香坊分局等2个窗口累计减少审批环节4个。三是围绕措施服务优化环境。完善了首席报告制、限时办结制等6项制度,全力提供“无缝隙、零缺陷、全天候”服务。目前,香坊食品医药工业园区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园区施工便道铺设、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展开,并已吸引了双汇食品等6家投资额大、效益水平高的企业进入园区,预计总投资45亿元。
2、从窗口前移入手,推进服务下沉。开展“比素质、比干劲、比奉献”活动,努力实现服务过程“零差错”、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一是把服务平台建到群众家门口。整合各部门公共服务资源,将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成便民服务中心、矛盾调处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综合功能体160个,成为居民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了”的服务平台。为群众代办事项230个,化解矛盾纠纷321个。二是把服务窗口融入群众之中。区物业办对27个弃管小区现场指导、答疑,全部成功建立了社区物业服务站。区供热办本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的原则,重点指导7兆瓦以下小型锅炉拆并整合,共拆并锅炉45台,改造及更新陈旧管网38公里,确保了供热企业正常开栓。三是把惠民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开展“访万家、解难题”活动,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10月份,全区有308户困难家庭实现了实物配租,累计为40户经济适用住房家庭发放补贴资金共计160万元。
3、从载体服务入手,搭建服务平台。通过开展“五助五送”主题活动,全面提升服务发展、服务和谐的实践水平。一是助民送政策。深入到特困群体家中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并严格执行政策标准和要求。截至10月份,按政策要求累计为全区低保、五保、医保等支出4898.6万元;慈善超市为贫困群众发放大米、豆油等物资近12万元;下拨各乡镇救灾救济款10万元,组织慈善捐款416064元,惠及灾民625人。二是助需送管理。110个社区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将辖区内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按照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对象多样化、管理职责明晰化、管理手段数字化、管理方式流程化的标准,400米以上的社区用房全部推行“六室一厅一站一校一场所一超市三栏”的功能。三是助老送服务。农村集中供养标准达到了年5600元/人。全面启动社会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已建成1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为80岁以上无基本养老金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200余万元,办理敬老优待卡1.5万个。四是助困送爱心。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5万余元,办理3名城市“三无”对象入住社会福利机构,组织开展志愿者与贫困、残疾家庭子女结成“多帮一”助学对子103个,区妇联为160个特困儿童送去160件妇女自编的毛衣。五是助业送技能。在各社区设立“群众技能培训方向咨询台”。开办技能培训班六期,全区安置就业14440人,公益性岗位开发667个;小额贷款发放191人,累计金额107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