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2日讯 题:回眸平安路高奏和谐曲 黑龙江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记者 岳云雪 张强 宋南剑
安则兴,乱则衰。平安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2011年,黑龙江省社会管理和“平安龙江”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安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公众公共安全感进一步增强,黑龙江省正在全力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龙江发展保障将更加有力。在省十一次党代会到来之前,总结黑龙江省在“平安龙江”建设方面的经验,更是有助于提升百姓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

推行“网格化”模式创新社会管理见成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黑龙江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探索加强重点人口等服务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大兴安岭地区、哈尔滨市南岗区等国家级、省级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稳步进行,在试点中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逐步探索推行提出了“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

以南岗区为例,2010年初,南岗区构建起治安防控新模式,把全区154个社区,以一名户籍民警的责任区为一个工作单位,划分成544个属地单元格,格格相连,无缝对接,上下纵横,覆盖全区。
这个区有户籍人口105万,虽然人口多,流动人口大,但南岗区发案总量却是在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也在不断攀升,矛盾纠纷调解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保持了“全省平安区”的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
“网格化”管理除了在治安防控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格”内的矛盾纠纷调解职能也为居民的安定生活创造了良好环境。每一“格”都充分发挥社区调解员队伍的作用,把每一个“问题家庭”的调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调解员身上,早发现,早处理,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里,化解在“格”内,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2011年12月,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在全省开展了公众安全感专项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全省2011年度群众对当地平安建设的公众安全感、满意率、知晓率、参与率分别为95.1%、87.5%、82.6%、96%,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0.2、1.5、3.7、0.4个百分点。

全方位排查矛盾纠纷调解员队伍不断扩大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平安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是“平安龙江”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调解工作关键在基层,就是要通过调解,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不论是人民调解,还是行政调解,以及司法调解,在基层整合资源,大家合起手来,集中解决问题。城市街道社区、农村乡镇村屯,把调解组织建立健全起来,把调解人员配齐配好,为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为了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省委要求农村乡镇以司法所为依托,成立乡镇调访中心,每个乡镇综治部门要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信访工作职能结合在一起。各地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调访一体化”工作机制的作用,把有关力量调动起来,投入到维护稳定工作中去。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建立调访中心、调访办和调访室。
目前,全省所有县区全部建立了调处中心,95%以上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了调解办(室),为调动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省司法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了《全省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经费保障实施意见》,根据调解成功案件的难易程度,分别给予调解员50元至200元不等的工作补贴,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开展。
这些调访部门定期排查矛盾和纠纷,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各种矛盾纠纷情况。对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的、影响改革发展大局的突出问题,集中排查,快速反馈,及时采取措施。
民警执勤巡逻保群众安全。

群众参观警方缴获的非法枪支,提高安全意识。

全方位建设防控体系提升平安创建档次
“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城内有报警,出城有卡点,社区有联防,居家有技防”这样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模式让咱百姓更有安全感。如今,在黑龙江省的很多地方,不管是居民小区、购物中心,还是企事业单位、交通要道,或是在您乘坐的公共汽车上,都已装备了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功能的现代化治安防控设施。随着这些技防设施的有效运用,使人们更有安全感……
2011年4月,大庆市公安局东安分局辖区内连续发生了7起老龄妇女在楼道内从背后实施抢劫、抢夺金耳环的案件。警方通过调取嫌疑人作案时段和附近区域的监控录像,经过反复分析,最终确定了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和活动规律并成功抓获。依靠完备的技防设施,切实保障了人民的财产人身安全,大大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
技防设施在社会管控、打击和预防犯罪等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技防建设的社会效益正在逐步显现,特别是技防设施在服务民生、保障百姓安居乐业方面作用的显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喜爱。
省委将技防建设确定为创新社会管理六项重点工作之一,要求2011年底前全部完成市、县两级监控报警平台建设,实现重点区域、重点场所技防设施覆盖率100%、监控设备完好率100%。
目前,黑龙江省不断推进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完善综治工作网络和壮大综治工作队伍,构建多手段、全覆盖、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县(市、区、场局)”、平安企业、平安单位、平安学校、平安社区、平安街道等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平安创建档次,拓宽平安创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