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2月25日讯 如今,不少年轻的家长用点读笔、平板电脑、手机等先进的数码产品充当起了宝宝的“保姆”。不少幼儿一捧上这些电子产品就爱不释手,沉迷其中。有的家长为了省事,直接买ipad给宝宝当玩具。对此,医生提醒家长,把数码产品当“保姆”,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视力疲劳挤眉弄眼
家住建华区方兴新村小区今年6岁的墨墨,因冬季患了重感冒后,就始终没去幼儿园,白天多数跟爷爷奶奶待在家里。怕孩子无聊,为哄她开心,墨墨的妈妈特意用电脑下载了许多动画片,墨墨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利用这段时间,大人可以忙自己的事儿。见孩子看动画片时十分听话,家长就经常给她放。有时候,早晨起来吃完饭就放给她看,一直看到中午,下午最少也得看一两个小时。半个月过去了,墨墨总嚷着眼睛发干。墨墨的妈妈领孩子到医院就医后,才知道孩子是用眼过度。墨墨的妈妈立刻给孩子买来眼药水,同时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脑。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墨墨眼干的症状虽有所缓解,不过挤眼的动作还是会偶尔出现,不知墨墨以后是否会落下挤眉弄眼的坏毛病,墨墨的父母对此十分担忧。
早教不成游戏上瘾
小李和丈夫均是个体经商户,因为生意忙,两人陪儿子的时间很少。去年,疼爱孙子的爷爷在小孙子4岁生日时,花了四千多元钱送给了孙子一台ipad。小李无意间发现,孩子凡是在耍脾气哭闹的时候,只要拿ipad给他玩,当孩子触摸屏幕,看着瞬间变化的屏幕后,马上就破涕为笑了。
“听歌、听故事、玩游戏,有动作类的游戏还有益智类的,孩子最爱玩‘切西瓜’的游戏。”李女士说,幼儿用iPad早已不是新鲜事,儿子的幼儿班里有好几个同学都有,小朋友们还经常交流玩游戏的经验,家长多数用iPad给孩子学习娱乐用。“赶上忙的时候,没时间照顾他,各顾各的,干脆用iPad当‘保姆’。”因为孩子喜欢,小李经常给孩子打开iPad玩。不过最近,不让孩子玩iPad,孩子就耍脾气,玩的时间短也耍脾气,明显孩子是玩上了瘾。
手机止哭头晕目眩
“孩子经常摆弄我的手机玩,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我就用手机哄他,摆弄一些小游戏,慢慢地,有时候他会偷偷拿手机玩,玩起来就不松手。”淘淘的家长说。孩子玩大人手机,相信很多家长都有相同经历,不过大人管控不好,孩子很可能会上瘾。淘淘就是如此,4岁的他常常偷偷玩手机、听歌、看下载的动画片、玩飞车游戏等,由于智能手机的新奇功能对孩子的诱惑特别大,在假期里长时间玩智能手后,淘淘出现了头晕、目眩等现象。
与电脑屏幕比起来,即使是宽频智能手机仍显得屏幕很小,再加上孩子玩智能手机时间较长,很容易近视,长时间玩智能手机造成的辐射也不容忽视,淘淘的家长对此十分苦恼。
长期依赖影响发育
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迷恋数码产品,市中医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王秀芳指出,数码产品用在孩子身上像把双刃剑,如果精神上过度依赖,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一些家长将数码产品用作早教,在时间上家长要进行严格的管控,上瘾容易戒瘾难,千万别让孩子长时间接触这些数码产品,一味地专注或依赖数码产品,势必将影响到孩子的行为能力,还会对孩子今后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医生指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尽量远离电脑、手机等,此类产品辐射较大,一些游戏只是开发了孩子思维能力的一部分,并不全面,而孩子的发展,需要更多自然的东西。孩子还需要语言的动机、沟通的动机等等,如果孩子长期依赖这些数码产品,就会变得没有这些动机了。此外,孩子的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都没法得到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