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恋爱789》乐队演员整彩排,左起为赵瑀、刘颜歌、小崴、李云龙。
补缺
那些只身一人在外闯荡的年轻演员,往往没有公司,没有背景,常常被导演叫去“补缺”,只在心里默念:“这是只有我才能演的角色……”
24岁的李云龙默默坐在房间一角,等待与记者聊天的机会。这个长得“有些孙红雷意思”的演员,在《恋爱789》中扮演乐队架子鼓手。浙江传媒学院毕业的哈尔滨男孩,在偌大的京城做过央视资料馆的管理员,住在6人合租的房子里,每天啃个包子,钻进地铁,重复着租屋与单位两点一线的白领生活。半年后,他依然没断念,还想当演员。
二十几岁的男生总是无忧无虑。李云龙做过群演,也做过场记,为的是在这个圈子里不断积累人脉,让更多人记住。对这种没有公司、没有人脉、没有背景的年轻人来说,闯荡演艺圈没有捷径。他们每天奔波在各个剧组里“补缺”,甚至极少得到来自同乡的帮助。“我一度非常失望,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又或者,常常觉得终点已经到了……后来我才明白,这是一个在别人看来非常特殊,而实际上极其普通的职业。我想让自己普通下来,可心却下不来。”
相比之下,《恋爱789》的主演刘颜歌则稍微幸运些。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长得很像韩国演员李准基,扮演乐队主唱十分带“范儿”,网上关注他的人不少。绝大多数这种毕业不久的年轻演员,大都有十分相似的漂泊经历,更不会因突出的长相而受到特殊眷顾。“演员太多而机遇太少,我常常感到很被动。你总想演你要的角色,你以为自己不可或缺,其实你接的那些角色谁都能演,不差你一个。”
《赵氏孤儿》是刘颜歌心里的一个结。当初被叫去剧组,有人对他说:“这可是一好活,大特约!”小男孩满心欢喜去了,发现是一“大群众”,自己站在人群里,不仅没台词,根本没正脸。“谁都不知道我在那部电影里,只有我能看见我,只有我自己知道。”
孝敬
“做歌手跟做演员一样,都别太计较得失。闯荡可以,关键得把自己摆明白。有多少演员把角色演明白了,都没把自己演明
24岁赵瑀是被挖进剧组的那种“哈尔滨制造”的酒吧乐手。他体态微圆,发型前卫,长相讨喜。问其优点:尊老爱幼。
赵瑀17岁出道,纵横哈尔滨大小酒吧,有了些名气,也攒了些积蓄,考进学校进修音乐教育。这种级别的酒吧驻唱,一个晚上赶3个场子,通宵唱二三十首,虽然一个月收入可观,每天白天除了睡觉就是吃饭,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做演员没有做歌手好玩。赵瑀在剧组里见识不少,交了很多朋友,却每天憋闷着,想唱不能唱,只能端着吉他干着急。他被一个朋友推荐进剧组,戏份不少,因为有着浓重的哈尔滨乐手范儿,也使电影看起来接了更多地气。“我是通过音乐被发现的,但并不会因为以后老想着演戏,而对音乐不再积极。在外闯荡,做一个适合自己的最重要,这比空想更实际。”
酒吧驻唱是个很不稳定的职业,需要新面孔,所以赵瑀的乐队常常要转场。“很多人到外地去找机会,我可以失去机会,但不能失去家人。”赵瑀为了年迈而丧失劳动能力的父亲而留在哈尔滨,把收入全部花在父亲的医疗费和自己的学费上。年轻的孩子对前辈非常谦卑恭敬,在金钱方面很不计较。“我曾有段时间因为钱的事非常困扰,刚攒一些就没了,再攒一笔又没了……那时挺迷茫,经常抱怨。我就买瓶酒、买点小菜回家,爷俩喝上几杯,沟通沟通。我那时总想:再没有任何时候会比现在更糟。”
梦想
闯荡江湖的年轻人所勾勒的未来画面里,家人是唯一温暖的存在。
没有人能给他们的未来一个既定的数值。
赵瑀对自己的一切显得十分满意。无论与多么美妙的人生机会相遇,他的心里永远装着父亲。所有的人生规划,与父亲有关,与家人在一起。
李云龙给自己定了个5年计划:先一步一个脚印,不计眼前得失地埋头向前走,5年后如果停留在现在,就立刻放弃。年轻孩子的梦想总是单纯中充盈着现实主义色彩:“我的梦想是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把父母接到北京,开车带着他们路过天安门,去逛街,吃好吃的……”这是种在这个闯荡江湖的年轻演员心底一个最温暖的场景。
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演员,大都明白这个圈子的明朗与昏暗。《恋爱789》主演李瑞超,作为这些年轻演员中最有经验的一个,常常跟自己的后辈说:“学艺术要先学会做人,在这个圈子里,人品很重要。这就是社会,你如果不能改变它,就想尽办法去适应与顺从,但别轻言放弃。”
他知道,有太多人的梦想是那么遥不可及,追着追着,很多人迷失了自己,忘了梦想曾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