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大学校园暗涌“开学清单”攀比风 畸形消费令人忧
2012-03-01 16:39:08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雨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哈尔滨3月1日专电 随着各大高校陆续开学,不少学生忙于按“开学清单”置办新装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装备一个也不少,名牌化妆品、名牌服饰等也应声入列。无论是添置新装备还是聚会,抑或是玩网游,学生出手都相当阔绰,掀起了一股股“开学消费”潮。红火的“开学经济”背后显现出的学生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现象,也着实令人担忧。

  学生节俭意识淡薄校园流行享受型消费

  拼爹、炫富、晒包包这些经常出现在网络世界中的攀比风,也刮到了大学校园中。学校刚刚开学,哈尔滨读大一的学生吴曼便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奔赴商场,挑选自己“开学清单”上的新装备。虽然没有形成文字,但吴曼说她早已有了明确的计划,比如这个月准备买的iphone4s手机,再买一台ipad2平板电脑。等下个月初父母给了生活费,再买一套化妆品礼盒和一件外衣。按照这份清单的预算,吴曼说怎么也得需要1万5千元。

  记者走访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发现,像吴曼这样为自己置办豪华开学装备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校园内穿着名牌服饰手拿高端手机的大学生随处可见。

  哈尔滨百脑汇商场销售员童彤表示,现在学生的“购买力”十足,而且愿意在电子产品上消费,无论是高端手机、平板电脑,都因学生的大量购买销售十分火爆,一些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的专营店,在“开学经济”热潮的影响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售高峰。

  大学生消费潮似乎一浪高过一浪,不仅进行高端消费“不眨眼”,就连聚会请客也是大摆排场,花费惊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甚至已经高出普通上班族。

  精明的商家也纷纷瞄准“开学季”特别推出“学生套餐”吸引大学生。在哈尔滨市百脑汇商场,一商家打出凭学生证购买电脑立减200元的宣传牌,在大学城附近的台球厅、KTV等娱乐场馆也贴出开学期间一律8折的条幅,还有一些理发店、化妆品店专门到学校里发放宣传单。

  时尚、从众心理导致攀比成风

  大学生盲目追求名牌的攀比行为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学生穿着得体大方就行,不要过分追求名牌、高档。家长对孩子的纵容、溺爱,只会助长孩子爱慕虚荣的不良风气。”哈尔滨市民刘宇说。

  此外,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一些物品时,并不了解孩子的实际用途,很多时候决定购买是因为孩子喜欢或看到别人家孩子买了,就跟着买。市民王先生说;“孩子在外市读大学,我也担心孩子在外面和其他学生攀比,可是觉得如果周围的孩子都有,自家的孩子没有反倒觉得对不起孩子,宁可家里花销紧张点,再贵也要给他汇钱买下。”

  大连医科大学辅导员孙琦说,每当新学期开学,如果有学生换了新潮的物品,过不了几天班级里就会出现好几个相同的物品,同学也经常拿这些新潮物品作为话题议论。

  大连医科大学心理学硕士谢剑炜分析,大学生时尚心理、从众心理是他们追赶潮流、互相攀比的原因。谢剑炜说,很多大学生缺乏自主意识与独立判断力,认为只有与大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一致,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纳。此外,不少学生把名牌消费当成时尚、彰显个性的行为,盲目追求潮流、从众消费,以获得同伴的羡慕和认可。

  学生离理性消费还有多远?

  记者近日在哈尔滨市各高校随机对50名在校大学生采访了解到,坚持每天记录自己消费开支情况的大学生只有3人,能够对自己每月生活费用有明确消费计划的大学生不到20人。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专家曲文勇教授认为,层出不穷的拼爹、晒名牌、晒包包等社会风气投射在学校,并影响学生消费行为,甚至一些中小学也出现盲目消费攀比的情况,畸形的消费理念和行为堪忧。

  曲文勇说,学生高消费容易滋生奢靡之风,这对他们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培养学生理性消费能力,树立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克服盲目攀比心理走出畸形的消费观念,使学生文明消费成为当务之急。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张君说,培养学生艰苦朴素、自强自立的品格,为学生营造艰苦朴素的良好社会气氛,不仅需要学校良好的引导教育,更需要家长、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张君说,家长要从娃娃抓起,学会从小拒绝孩子提出不合理的物质要求,并且对孩子讲明不满足他的理由。加强对孩子思想品德上的教育,让孩子懂得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从小就明白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光荣美德。

  此外,学校也要把“育人”贯穿“教书”,引导学生道德性消费,鼓励学生把省下的钱支援灾区、贫困地区。让高尚的道德成为学生灵魂的一部分,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而科学的消费观。(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