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陶夏新。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东北网北京3月4日讯(记者 孙晓锐)“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7年了,中小学教科书中一些相关的提法有必要争取在当事人健在时得到定论。”全国政协委员陶夏新日前表示,之前中国八年抗战的提法不够准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应为十四年,应在现有中小学教科书中予以更正。
陶夏新委员表示,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明确提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有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1931)、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等历史文献和大量战斗史实为依据的。
陶夏新委员认为,目前现有相关文献总是强调随后有6年“局部抗战”,不利于青少年对上述宣言的理解,不利于青少年对那个历史时期出现、传唱至今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理解,也伤害了那个历史时期抗日军民的情感。
记者随后采访了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加量,刘加量馆长告诉记者,关内的抗日斗争从1937年算起历经八年,而中国的抗战史应从1931年开始计算为期十四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人民在这块土地上进行了十四年坚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陶夏新委员认为,每一个对外来侵略的抵抗战斗都是发生在敌我相接的地域,因此而称为“局部抗战”有弊病。在1931——1936年间,有10.35万日军被歼灭的历史数据也说明战斗规模不是“局部”的。
记者从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了解到的一组数据印证了陶夏新委员说法: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据日伪统计机关统计,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日伪军伤亡人数,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推算,1931——1937年抗联歼敌103500人,1937——1945年歼敌82700人,共计186200人;牵制日军兵力,1937年20万,1940年40万,1941年为76万。
为此,陶夏新委员建议,希望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商历史课标修订组,邀请专家们进一步考虑将《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中“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改为“中国人民经过十四浴血奋战”、“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改为“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浴血奋战”。
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成员出席东北抗联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开工仪式。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另据了解,2010年8月16日,东北抗联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在哈尔滨正式开工建设。工程竣工后,将进一步突出黑龙江省在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抗联精神,特别是在宣传东北抗日烈士、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方面的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