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8日讯 “目前,我国缺乏针对高寒地区心脑血管病高发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更无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因此,研究高寒与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是民生所需,也是医药学等领域亟待研究并拿出成果的重大责任所在。对此,建议国务院相关部委加大投入力度,将寒冷地区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机制与干预研究列入国家基础重大需求项目。”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姜洪池、李文志委员共同向大会提案。
姜洪池委员介绍,寒冷地区具有经济相对落后、少数民族比例高、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等特点;而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病等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在这些地区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我们国家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国外有研究表明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U型关系,寒冷地区气温每降低一摄氏度,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增加1%。国外有研究指出其主要发病机制包括血压升高、血液学改变以及呼吸道感染等三个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严寒地区居民对防寒抗冻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寒冷天气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却未见明显改善,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区域人民的健康水平。
李文志委员认为,其项目研究应紧密围绕寒冷地区与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这一重大科学命题,结合转化医学的研究理念,进行寒地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分析及易感基因筛查;进行寒地心脑血管疾病表观遗传学与个体化诊疗研究;进行病寒地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预警与转化医学等研究,从而完善寒冷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早期诊断和防治体系,并提出新的有效干预策略,提高我国寒地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