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11日讯 6日,开馆一年多的哈尔滨南岗展览馆首次举办了个人收藏展,“收藏达人”朱俊峰当仁不让地成为个人展的第一人。其展出的藏品包括照片、史料、粮票、邮票、报纸、门票、收音机、电话等,共有586件之多,记录了冰城近百年间的巨变。78岁的朱俊峰老人讲起这些收藏背后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记录城市历史的图片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在朱老的收藏展中,绝大部分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的。几十年来,他走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习惯用相机记录城市的变迁。其中一张图片就记录了1957年哈尔滨经历特大洪水的一幕。
1957年8月,哈尔滨发生特大水灾。当时,作为省建设厅内部刊物《建设通讯》的编辑,朱俊峰一方面参加抗洪,一方面悄悄带上了单位当时价值一千多元的一台德国相机,随时随地拍摄哈市人民与洪水搏斗的难忘镜头。一天抗洪时突降倾盆大雨,为了保护太阳岛不被洪水淹没,抗洪大军从百米之外取土装入麻袋内往松花江堤坝上扛,而朱俊峰则赶紧用自己的雨衣将相机包好,自己被浇成落汤鸡。经过哈市人民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防汛斗争的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胜利,市政府决定修建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1958年7月3日开始动工,10月1日落成,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走进朱老的个人收藏展,很抢眼的一组图片便是1950年2月27日,毛主席在结束对苏联访问的归国途中,视察了哈尔滨,与一些领导干部的合影。老人收藏的这些照片已成了记录那段历史的珍贵影像资料。
朱俊峰介绍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省准备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当时有关负责人想将毛主席视察哈尔滨的影像资料和题词印成宣传品发给每位代表。在去北京查寻后,终于找到了如“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学习”、“奋斗”、“发展生产”、“学习马列主义”五幅题词。此外还有6张珍贵的照片。可看到照片后,领导犯了难,因为影像上有彭真、欧阳钦(曾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和东北局第二书记)、滕代远(曾任铁道部部长)等多位“被批斗对象”。后来宣传品的图像经过了处理,上面只留有毛主席一个人的影像。宣传品印完后,当时在省展览馆做编辑室副主任的朱俊峰和主任
洪景志同志把这些珍贵照片保存了起来,再后来洪景志调离省展览馆工作就由朱俊峰保存,而朱老一直收藏至今。
一张张反映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布票、油票在一些年轻参观者看来,显得有些遥远而又陌生。其中,一张找零布票的证明,就让许多“90后”感到“新奇”。
朱俊峰介绍说,1973年他去韶山出差,到了当地哪能不买纪念品。他就买了件印有“韶山纪念”字样的汗背心。那时买衣服是要布票的,他拿了极稀罕的军用全国通用布票,由于服务员没有找零的二寸布票,就给他开了张找零布票证明,让他回当地省纺织品公司兑换。朱老将这份证明保存下来,成了那段难忘岁月的“见证”。年轻人则透过这份方寸之间的票据,了解那段对他们来说已显陌生的凭票供应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