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1日讯
语文———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长李玉涛
试卷分析
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与2011年考纲比照几乎一字不易,基本上体现了近两年语文高考稳定性和承继性原则,因此,不难推知2012年语文高考的考查内容、重难点的设置、试题难易程度等应该也不会有多大变化。此次模拟卷基本体现了贴近高考、维稳和承继的原则,整套试卷思路正、语料新、质量高;重点突出、双基并重;既贴近教材,又紧扣大纲。试题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特点。
试卷中的文言文翻译题、诗歌鉴赏题和作文是能够体现较大区分度的难点。翻译的两个小题重点考查的是实虚词的积累运用,考查的重点词语如“籍”、“徙”、“疾”、“因”等大都源自课内,体现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的特点,设题的目的主要是提示考生强化课内文言实虚词和文言语法知识的积累,并适当迁移,内化成得分能力。诗歌鉴赏第一小题对叠词炼字和艺术手法的考查较有难度,但对于那些对诗歌的表达技巧做过梳理总结,有较好的规范答题意识的学生来说,应该也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分数。作文题稳中求新,导向明晰,鉴于近几年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所占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道并列式、递进关系型的命题作文,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体现时代精神,并起到一定的道德引领作用,同时提示考生不可只关注材料作文,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甚至漫画作文也应适当训练。
下一阶段复习策略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研读考纲、题型示例及样卷能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考查难易度有所了解,更能把握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趋势和走向。从务实的角度来说,要把握新考纲要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弄清各个考点的要点,各考点之间的有机联系,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从务虚的角度来说,要遵循点面结合、覆盖到位的原则,梳理并构建起全面而具有包容性的知识网络。
2.精选习题,规范答题。精做精练,规范答题才能保证复习效率。
3.突破重点,争取在区分度大的环节上确立优势。重点强化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和作文的实际得分能力。
4.细做真题,巩固提升。最后阶段,大家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5.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上午9∶00到11∶30。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
数学———哈三中高三数学老师侯丽娟
试卷分析
1.知识考查方面:首先,严格保证命题方向与高考命题方向的一致性。通过提高题目的综合性,加强各部分知识间联系,同时力求知识点考查的全面性,并且突出对新课标高考热点内容的考查,对于课改后新增内容基本都有所覆盖。其次,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新课改后的高考,主旨是源于课本回归课本,所以命题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重基础,包括有些能力立意的题目,也力图通过已知条件的递进、题干的常见性,使思维跳跃性不强、解题流畅性增强,进而符合高考命题趋势,避免偏、难、怪题的出现。
2.能力考查方面:注重对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整理运算能力等数学基本素养的考查,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此外,通过“老背景新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也提示学生要克服题目定势、思维定势,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丢题海,留思想。
3.考试功能方面:命题从形式到内容与难度贴近高考,使一模考试真正起到模拟的作用;知识覆盖全面,实现对一轮复习总结、检验的功能;注重题目梯度,让学生明确自我复习方向;加强知识间融合,初步考查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下一阶段复习策略
1.勿盲从:一模后,复习进入专项、综合训练阶段,但就学生个体而言,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复习步骤及重点。基础薄弱的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尽快把各个部分的基础夯实、知识间联系的框架完善,再进入专项及综合复习阶段,而不是盲目地跟从多数人的复习脚步。比如,填选薄弱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基础知识缺陷、知识熟练程度不够、知识间联系欠缺、缺乏解题技巧、审题解题速度慢等,所以,提前进入填选专项训练未必有效,应该对症下药。
2.稳心态:应避免浮躁急躁,数学是需要“静下来”的。考试中,更要沉着,为自己创设数学情境,将状态调整至适合答数学。对于困难题目,要坦然放手,有时灵感源于放松。
3.重审题:审题错误是无谓失分的重要原因,题目中的关键字、甚至是一个字,对结果都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这一阶段,要加大对审题能力的训练,达到:能够迅速将题目中条件关键字找出,审题薄弱的学生不妨尝试“划题干”的方式。
4.查缺漏:各个复习阶段的重点都是查缺补漏,所以要了解自己,以便及时找出知识及能力中的不足,去弥补。
5.提效率:向课堂、练习、模考要效率。努力做到:课堂复习多少得多少、做一道题得一道题、积极投入到模拟考试、迅速从模拟考试中总结经验教训。
英语———哈三中高三英语教师王默姝
试卷分析
英语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在考查项目与难易方面略高于历年高考全国卷。侧重考查考生综合能力。题目设计灵活,对考生的词汇、阅读,以及语篇理解的能力要求较高。
听力难度不大,与高考难度持平。语速适中,发音清晰。题材贴近生活,考查考生获取具体事实性信息,简单计算推断等能力。单项填空涵盖了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语法项目表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侧重考查时态(2道题),从句(3道题)以及相近名词,动词和副词短语之间的辨析。
完型填空题材为近年高考的热门题材,文章叙议结合,难度不大,与近年高考完型命题思路和难度基本一致。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理解,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强调对语篇的全面理解。考生应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在上下文之间寻找解题线索(如38/43/47/52题)。
阅读理解涉及面广,角度灵活。既有故事性强的记叙文,也有信息量大的说明文及议论文,还有信息查找题。其中B与D两篇文章较难,对考生要求很高,考查考生的英语功底。整体来说,阅读为此次模考难点,考生失分较多。
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的选材贴近考生实际生活,客观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和文字表达能力,与高考题型及难度基本一致。
下一阶段复习策略
1.重视基础知识。根据历年高考真题判断,高考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中低档题占试卷的70%到80%,因此考生在后期必须夯实基础。
2.研究考试大纲,精做近年高考真题。考生要研究刚出版的考试大纲,它是高考风向标。每个考生应谙熟考纲要求,避免盲目做难题、偏题,加重学习负担。另外,精做近年高考真题,结合复习中暴露的问题,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避免题海战术,做好复习减法
在复习后期想短期提高成绩,就不能搞题海战术。现在要找出弱项,查缺补漏,有针对性的复习。对此有“两个突破,两个侧重”。即突破高频词汇,突破弱项题型;侧重基础知识,侧重阅读理解。
常顾纠错笔记,增强免疫能力
聪明的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此,聪明的考生必须建立自己的错题本,经常翻阅,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理综———哈三中高三教师靳秋刘晓云田玉春
试卷分析
2012年四校联考一模理科综合试题命题,结合近几年新课程高考的特点,命题的主导思想是立足教材,重点考查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试题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思路,这也是当前乃至以后高考的基本理念和永恒的主题。此次模拟考试出题的难度是以高考的难度为标准的,但由于现阶段考生们刚进行完单元复习,综合练习量还有很大的欠缺,因此多数同学成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是正常的。
下一阶段复习策略
物理
1.结合前期的单元复习和一模暴露出来的问题,考生应在现阶段把复习过的知识系统化地整理、分类,将前期单元的复习纷杂的物理知识整理成几个模型,以模型统领知识。应着力清除知识中存在的障碍,定点攻破,不应再留有知识死角。
2.应通过大量仿真限时模拟训练,来探索适合自己的答题节奏及临场答理综试题的时间分配,以提升临场应变能力,因为理科综合答题时时间的控制是成败的关键。
化学
1.认真回看笔记。边看笔记边回顾从前课堂上的内容,克服遗忘,发现知识中的联系,深化理解。根据查到的知识缺陷、漏洞,做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查缺补漏。关注基础、落实细节的基础上训练和发展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层次,锻炼思维迁移应用、空间想象、推理创新的能力。
2.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臭氧、过氧化氢、常见的生活环境污染和防治、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要特别关注一下。
生物
1.构建知识网络。以主干知识为骨架,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串点成线、循线成面。高考虽只有11道题,但考什么、需要运用哪些知识却无法预测,所以必须消除知识盲点。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勤练综合题。训练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形成广阔、灵活而缜密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建议筛选经典高考题训练,不仅要知道答案,还要斟酌该题的考查点、解题方法。
3.注意答题规范。生物试题不同于数、理、化,很多都需用专业术语表述,平时答题时必须强调用词的严谨、缜密,必须答出要点又不可太啰嗦。
文综———哈三中高三教师孙少萍
试卷分析
依据近几年来新课程高考试卷特征,一模考试文综试卷主要采用分科组题的方式,命题内容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在试卷题型、结构、分值、题量等方面与高考基本一致;试题依托教材,侧重于考查对基础知识和教材主干知识的掌握,又要高于教材,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体现高考选拔性考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要求,体现“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方向。同时巧妙联系当前实际,突显人文学科教育特点。作为面向高考的第一次模拟,一模还侧重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引导,如考场心态、答题策略、新题应对等方面。
下一阶段复习策略
第一,用好“三纲”,心中不慌。充分理解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依托教材,夯实基础。注重主干知识网络结构的重复构建。无论哪一科,考查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是高考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依据学科特点,掌握核心要素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历史学科的时间要素,注意横向比较和纵向发展;地理学科的空间要素,重视地图和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政治学科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训练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第二,整合模块,梳理知识。这一点对历史学科尤为重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针对考纲以通史形式编排考点的特点,重新整合教材,重视培养通史意识;要着重掌握好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等。
第三,关注社会,强调运用。依据社会热点,有针对性地归纳一些专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适量训练,及时调整。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主题的适度创新;注意答题时间的合理运用,尝试多种答题策略,探索符合自己情况的答题模式,以求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最多的分数。重视习题后的总结与反思,提高对知识点的“活化”程度,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五,非智因素,同样重要。高考也是对学生身心素质的一种特殊考查。健康的身体、自信的心理都会影响到学生考试的结果。虽然距离高考不足90天,只要坚持不懈,跟住老师,掌握科学方法,文综可以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