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铁力市爱国米业总经理徐永江:带领乡亲奔小康
2012-03-12 21:08:22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徐永江。

  东北网3月12日讯(记者 李倩)徐永江,现任铁力市爱国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年丰朝鲜族乡爱国村党支部书记。他从1997年开始至今,任铁力市年丰朝鲜族乡爱国村村长、党支部书记,多次被评为市、乡两级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村干部,他所创办的爱国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在十一年的创业路上,徐永江已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长为铁力市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

  勇闯市场,开拓一条致富路

  二十多年前,徐永江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农民,在村党支部的培养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爱国村仅有的几名党员,他平时非常注重学习,在不断学习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在平时工作中能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惠农政策,努力学习其它地区农民致富的先进经验,经过市场调研,他发现铁力地区水稻产业发展潜力很大,而十一年前的2000年正处在农民卖粮难的困难阶段,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下定决心要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为家乡做点实事。

  当年年末,徐永江与他人合伙组建了爱国村米业加工厂,收购农民余粮,寻找销路,他克服资金短缺困难,东挪西凑借了几万元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米厂成立后的第一年,由于米质低和销路差,加工厂不但没有根本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反而出现亏损,致使企业难以维持,在困难面前,一向不肯服输的徐永江并没有退缩,经过认真的市场分析和总结经验,他深切地感受到加工厂并不是优质米的第一生产车间,要想提高稻米的品质,必须着眼于水稻生产的第一重要环节,即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只有种出优质的水稻,才能加工出优质的米。第二年春天,他一方面亲自考察大米市场,联系业务,另一方面广泛联系种植水稻能手和种地大户,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生产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良水稻品种,在他辛勤的努力下,成效果然不同凡响,当年的订单销售一空,效益明显提高。

  2005年,他看准了市场发展前景,开始扩大经营范围,成立爱国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制管理方法,在生产经营上进行规范化管理,并进一步扩大订单面积,2007年爱国米业公司订单农户已遍布周边村屯,影响力辐射到铁力市各乡镇。2010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爱国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继续扩大规模,开始发展大米深加工项目,至此爱国米业进入了到了一个暂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创业和实践,他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发展企业一定要“盯着市场看,围着市场转,瞄着市场干,随着市场变”。


 

  富而思源 带领乡亲同致富

  他富了,但还有许多父老乡亲没有摆脱贫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到处寻找共同致富的门路。他认为农民收入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水稻品种差,以致于水稻的产量较低。于是,他四处奔走,积极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沟通合作,引进优良水稻品种,并积极与本村村民签订收购合同,还为困难农户提供春耕资金,农民种植水稻没有后顾之忧,种地踏实,卖的放心,大大提高了水稻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仅这一项就使全村农民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本村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600多元,使全村的农民都能走上致富道路。

  在市场的摔打和磨练下,徐永江逐渐成长为一名企业家,并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与村民签订收购合同的同时,他的稻米加工厂还为村里的50余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使村民在务农的同时,不用离开家就可以增加劳务收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他不忘回馈乡里,与市农业部门一起搞乡村科普大集等宣传活动,发放资料上万份,使许多农民掌握了科学知识,同时他还建立了公司与农民联营发展绿色水稻的网络关系,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结农户,成为铁力市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在徐永江的带领和影响下,爱国村的农民观念上有了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向绿色经营、特色经营、规模经营发展,建立了绿色高产水稻种植基地,形成了绿色水稻种植专业村。徐永江的企业在这十一年的良好发展过程中,既富了一方百姓,又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扶危济贫 爱心筑起幸福桥

  徐永江是一名光荣的市人大代表,他在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救灾、修路、助困、助学、帮助医疗等爱心活动,他的义举和行动,赢得了乡邻们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与赞扬。

  徐永江富裕起来了,但作为一名农村干部他有着十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始终不忘自己曾经有过的贫穷与艰辛,时刻记挂那些仍然身处困难而急需救济的人,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他始终积极慷慨解囊,不久前村子里的一条主干路因施工受损,常常使骑车人摔倒,徐永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立即出钱请人运来价值千元的石料,将路面铺平。当村民们再度安全地走过这段路面时,并未感到特别的惊讶,因为这么多年以来,徐永江做了类似的好事善举太多太多,人们已经记不清了。

  前几年,爱国村遭遇水灾,乡亲们的水稻田岌岌可危,他紧急筹措700多条编织袋送往田间地头进行解困,并主动出资4000元抢修好了被雨水浸泡遭损的村里主干道路,去年,徐永江收留了村里一位孤苦伶仃非亲非故的老人彭兆民,让这位老人安度晚年,老有所养。由于徐永江的乐善好施,吸引了很多处于困境中的人前来寻求帮助,徐永江对这些求助者尽己所能提供他们的最好的帮助,爱民村有一名叫张涛的小孩患白血症缺钱治疗,徐永江闻讯后特意驱车前往看望,并捐赠了4000元给以救助,东河村一位学子张之洞,被山东工商大学录取,却因其父亲突然病逝而无法筹措学费,徐永江当即解囊资助他2000元钱,多年来,徐永江这样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义举不胜枚举。

  在困难面前,徐永江对村民,甚至对和自己素不相识的人能够慷慨解囊,毫不犹豫伸出援助的双手,但他对自己和家人要求却相当严格,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要把每分钱都用于事业上,用于仍然还没有富裕的贫困乡亲身上,对自己只求粗茶淡饭、精神充实即可。他时常说:“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村人,一个普通农民,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能发展这么大的企业,得利于党的正确领导,更得利于党的惠农政策,所以我要为老百姓多做实事,为社会多做贡献”


 

  开拓进取 绿色品牌创优势

  十年求索,十年奋斗,小富不骄,富而思进。入世以后,绿色食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普遍看好。爱国村的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气候适宜,具备优质水稻生长的环境要求。为了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徐永江自投资金引进优良水稻种,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建设。

  2011年,徐永江投资1000万元,在原有1000平方米厂房的基础上,新建700平方米厂房,引进新型大米加工设备,建设晾晒场地4000平方米,新上大米加工设备年加工水稻可达1.5万吨,年创产值4000万元,可解决本地区2000公顷水稻销售问题,可拉动1300户农民增收致富,极大地推动了本地区水稻产业向良性轨道发展,奠定了米业公司+产业协会+农户订单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使全村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由于生产的水稻质量上乘,而且绿色健康,产品内在及外观品质超群,很快就赢得了市场,全国各地客商纷纷上门洽谈订购合同,产品供不应求。“呼兰河”牌大米多次参加省农业博览会,并受到了一致好评,成为省内外知名的大米品牌。

  勤奋钻研 获得殊荣捷报传

  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经营管理企业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近几年,他多次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农业经济管理培训班,并获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获得了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学校的现代乡村综合管理专业的毕业证书。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现在已经能用简单的口语和外商对话,可以用微机熟练处理公司文件。

  1998年徐永江被授予铁力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2年徐永江被授予尊师重教好村长(书记)荣誉称号。2005年公司被授予全省用户满意企业荣誉称号。曾多次被评为市、乡两级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村干部,爱国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多次为社会福利事业捐赠资金,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