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内,酱油淌满地。
东北网3月13日讯 日前,哈尔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巡查执法支队根据群众举报,取缔一处勾兑酱油、食醋的黑加工点,该加工点的酿造产品是由香精、盐、调味液勾兑而成。执法人员现场查扣4吨待售成品,对半成品进行排放,对封装机等设备进行破坏性处理。
根据群众举报,执法人员来到道里区机场路18公里处温家窑村的一处加工点,此时该加工点内空无一人,取暖的炉火已经熄灭,旁边的白色塑料大罐上蒙上一层灰尘,罐子下方连接一个水管,酱油、陈醋就是从这两个大罐内流出,再被分装到5升的塑料瓶内,通过墙角的封装机把瓶口封死。现场地上洒落黑乎乎的酱油。在一处墙角的纸箱处,执法人员找到“香大牌特鲜酱油”、“黄豆酱油”、“山西陈醋”、“9℃米醋”等商标。在仓库间,执法人员看到已经封装好的5升装酱油、陈醋,四个一包装堆在一起,在旁边靠墙处一些封装好的纸箱酱油,执法人员估计这些成品大约3-4吨。在室外的棚内还有数千个塑料空桶。据举报者反映,这些假货基本流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
哈市质监局食品安全巡查执法支队一科科长刘学介绍,该加工点共生产四种产品,除了特鲜酱油为袋装产品,其他三种产品均为桶装产品。产品外包装标注厂名为哈尔滨市香大食品有限公司,标注的生产许可证编号经查询为哈尔滨市华东调味品厂的,该加工点所造产品的生产许可编号系冒牌编号。在公安部门的配合及见证下,执法人员将加工点内约4吨的成品、原料及塑料桶异地扣押,对封装机和塑料大罐进行了破坏性处理,将塑料大白罐内约有3吨的酱油、食醋进行排放处理。
据刘学介绍,该产品外包装上注明为酿造酱油,但实际上查封的假货均为勾兑酱油,按照中国酱油生产标准,酿造酱油必须用大豆、小麦和麸皮为原料。而这个黑加工点用酱色、食用香精、黄原胶、无盐味精勾兑酱油,执法人员还发现一种调味液体,初步怀疑是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根据经验这种调味液在酸水解过程中会生成二类致癌物质三氯丙醇,对人体危害极大。而食用陈醋也怀疑使用工业冰醋酸原料。目前,样品已经送到质监部门化验。
该黑加工点无生产许可,且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检测等必备设施,不具备生产条件。相关部门将销毁全部伪劣产品,并对嫌疑人进行依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