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5日讯(王月迪 记者侯巍)“有了这笔贷款,企业就有了充足的资金进行玉米深加工。”牡丹江市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学锋与牡丹江市农村信用社签定2亿元贷款协议后满脸欣喜。随着“金融强市”战略的持续深入实施,牡丹江市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得到金融部门信贷扶持后,充满生机和活力。
由于历史原因,牡丹江市曾是金融高风险、高不良贷款的“双高”地区,银行一度惧贷、惜贷,造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破解这一瓶颈,2008年牡丹江市实施“金融强市”战略以来,通过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优化金融环境,先后引入了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等13家域外金融机构来牡丹江开展业务,引入交通银行、省鑫正投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等在牡丹江设立分支机构。去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79亿元,同比增加70亿元,增幅达22.5%,高出全国9.8个百分点,牡丹江逐步成为诚信高地和融资洼地。2011年,牡丹江市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
货物远在俄罗斯境内,东宁机电产品展销中心就从国内拿到了300万元的贷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这笔贷款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办理物流质押监管的专业融资公司——“哈牡绥东”投资有限公司以“海陆仓”方式放出的。“哈牡绥东”投资有限公司是“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示范和先导项目,也是黑龙江省首家取得了“现货仓”监管权和物流担保资质的公司,它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入手,以“四两拨千斤”的资金投入,整合全市区域内现有的库房、市场、堆场等物流资源,释放区域内加工企业、商业企业潜在的庞大原质料、产制品和商品等动产融资能力,搭建经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除“海陆仓”外,还先后创造性地展开了“仓单质押”、“保兑仓”、“融通仓”、“委托加工”、“企业职保”、“库外监管”和“质押担保”等贷款形式,为牡丹江市中小企业融资11.8亿元。
今年,牡丹江市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引导金融部门设立中小企业信贷机构,引进境内外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新建或新增入股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股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全方位抵押、质押融资服务。
据了解,牡丹江市实施“金融强市”战略以来,有力地助推了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截至2011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已达10300户,吸纳45万人就业,缴纳税金近60亿、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