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16日讯 黄海波,原是农垦宝泉岭分局新华农场35队的一名普通农牧工人,他通过我省“村村大学生计划”成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畜禽饲养与疾病防治专业的大学生。“咱农民也能上大学了!”带着这份惊喜,黄海波边劳动边学习,从此他的人生路越走越宽,如今他创办了自己的畜牧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兽用注射针头接换器”被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国推广使用。
强省必先强教,兴业必先兴教。近年来,我省优先发展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全民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五年来,全省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人才保证。
保障基层教育
“特岗计划”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的农村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只是‘教书匠’。”来自绥化市的基层教师郭玲燕说,“要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思考问题,做到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我素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学理念,在去年的期末考试中,郭玲燕所在班级的各科成绩及格率均在97%以上,优秀率在50%以上。
要想提高农村青少年素质,最为关键的是先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为保证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省近年来实施了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选派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实施县域优秀教育人才奖励计划,并多次组织开展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素质和实际教学技能的培训。
目前,我省97%以上的教师取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水平普遍提高,其中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81.3%,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7.3%,普通高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5.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82%,普通高校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达56.3%。
同时,我省已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全部城市低保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问题。并实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全员竞聘上岗的用人新机制,深化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改革,规范新任教师的公开招聘制度,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提高教师津贴补贴,建立“教师工资专户”,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
改革办学体制多元办学新格局逐步形成
记者从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获悉,我省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在管理上已冲破民办高校投资者与管理者合一的“家族化”管理束缚,把投资者的举办权与院长的经营管理权分离开来,避免了投资者以其集团的权力机构代替学院的管理或决策机构,干预学校的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完全实现了院长负责制。“十一五”期间,我省稳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新格局,民办教育机构数量由6200所增长到7700所,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此外,我省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已得到落实,“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深入实施,“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渐趋完善,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各级各类教育助学体系。同时,全面启动实施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9个国家教改试点项目和一批省级试点项目同步启动。
目前,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试点、高教综合改革试点等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对俄为重点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突破,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不断提升。
培养紧缺人才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力
2010年,大庆石油学院完成的“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校勘探开发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据介绍,该校打破原有的院系专业壁垒,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实行适合于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新措施,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灵感。
“十一五”期间,我省实施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各类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群体)1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1个。全省高校5年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近5万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23项。
同时,组建了装备制造、煤电化、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新药制药和中药制药5个工程技术研发平台,累计投入1.71亿元,为企业创造新增产值165亿元,并充分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建立了省旅游产业等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6.7万人,实用人才培训76.1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52.2万人,企业在岗职工培训55.7万人,推广实用技术415项,形成举全省教育之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