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片
东北网3月19日讯 3月15日,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夜航》特别节目“深度3·15———如此烧烤”,把多家哈尔滨知名烧烤店后厨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一揭露。“挂羊头卖猪肉”、汤料重复使用、后厨卫生差等问题被记者的暗访一一证实。就在人们期待着相关部门借此机会整肃餐饮行业,烧烤业以此为契机加强自律完成自我救赎之时,各大烧烤店却依然门庭若市。一位从业8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行内猫腻还有很多……
1.烧烤店被爆问题多多
3月15日18时,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夜航》主持人景昕拿着两串羊肉串出现在观众面前,通过暗访镜头,将烧烤店后厨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一揭露。
在六顺街的160烧烤,客人吃过的涮毛肚废弃汤料被回收,用篦子简单筛除异物后,就再次端上餐桌。毛肚锅在用洗洁精清除油污后,不用清水冲洗就被装上汤料、涮品送上餐桌。
在宏伟路的166涮肚,羊肉串由辣到不辣,只是在肮脏的水桶内冲一下然后回炉,用过的竹签也被简单清洗后重复使用。
在士翔串烧工房人和街店,玉米和涮毛肚的调料带着塑料包装就放在锅里煮。
在通江街的红霞烧烤,涮毛肚的汤料反复利用,客人吃剩下的肉串和掉在地上的肉串都被回炉继续端上餐桌。
在红旗大街的金刚山烧烤店,碗筷不消毒,用暖气里的水冲洗,赠品咸菜是人穿着鞋用脚踩出来的。羊肉串、牛肉串、鹿肉串是用猪肉、鸭肉加上各种添加剂“制造”出来的。
2.各大烧烤店依然火爆
节目播出后,在百度贴吧、天涯社区、399社区以及新浪微博,数万条关于哈尔滨“问题烧烤”的帖子、留言被发布。人们惶恐于哈尔滨的烧烤还能不能吃?网友“花恕rita”第一时间发出帖子:“黑龙江3·15新闻夜航报道,哈尔滨金刚山、166、士翔等烧烤名店居然用暖气水刷餐具,用鸭肉、猪肉掺添加剂冒充牛、羊肉,为打击不良商家,建议大家不要去吃了,同时号召有良知的法律工作者起诉无德商家。万余名网友跟帖、评论、转发。
金刚山第二天就贴出“停业装修”告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它做出停业整顿、罚款的处罚;其他四家被曝光烧烤店也被各区卫生监督所责令停业整顿。
暗访此事的记者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多家媒体表示要采访当事记者。
3月17日晚,记者走访了多家知名烧烤店,看到的景象却与舆论方向截然相反。位于道外区草市街的大全烧烤店几乎客满。老食客说,大全的卫生比以前干净了,服务员上菜时还带上了口罩。在道里区上海街上的小味烧烤,排队等位的就有十几桌。18时40分至19时20分,记者走访了道里区安宁街士翔串烧工房、安松街田记烧烤、安国街士翔烧烤店、哈药路正阳河烧烤,几乎家家客满。
对于媒体的曝光,绝大多数食客表示不清楚,即使知道的食客,也大多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邢先生一句话道出许多消费者的无奈:“现在是烧烤店被曝光了,没被曝光的火锅、炒菜店就没问题吗?哪家饭店能保证绝对没问题?既然都是那么回事,担心有什么用?那么较真儿,什么都不能吃了。”
3.业内人士揭背后猫腻
一位干了8年的烧烤店老板告诉记者,媒体曝光烧烤店猫腻后,他的生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媒体曝光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秘密,“烧烤的利润一般情况下零售价是成本的2倍,比如一串羊肉串,成本是6毛,卖一块二。刨去运营费用,利润在40%左右。我家的羊肉串一块二一串,‘金刚山’也是这个价,但个头比我家大一倍,如果是同样的原料,它不得赔死?为了吸引顾客,为了降低成本,就用猪肉假冒牛肉,用鸭肉假冒羊肉。客人吃剩的串重复利用,成本就更低了。”
这位老板告诉记者,烧烤店还有很多猫腻儿:“比如说心管,有30元一斤的,还有20元一斤的,便宜的还有17元的,这种用碱泡过的心管特别‘出数’。真羊肉的等级也很多,最便宜的根本就不是给人吃的,而是来喂貂的。还有鸡肉,有人以各种途径购进鸡场的病死鸡,赶在管理人员到岗之前拿到早市上去卖,我就看到过,不到半个小时就被抢光了。”
集体麻木惯出“黑心烧烤”
作为同行,我们要向揭开烧烤店猫腻儿的记者致敬!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将真相公诸于众。揭开的真相触目惊心,暴露的问题亟待解决,可产生的效果让人替那位记者不值。
这次的曝光本该引起消费者的强烈抗议,可出于对餐饮行业的普遍不信任,人们心照不宣地坐在烧烤店里推杯换盏、尽享饕餮。反正到哪吃都不能保证绝对卫生,那又何苦为难自己?
这次的曝光本该引发烧烤业的行业自省,可食客们的热捧和监管部门的鞭长莫及,让经营者们心照不宣地继续我行我素。反正检查也就是那么回事,那又何苦为难自己?
我们能怪消费者麻木吗?太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自觉把要求降到最低,“只要是能吃的东西就行”。如此的不以为然,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无奈;这般心照不宣,是对餐饮企业的不信任,更是对相关部门管理能力的不信任。可以说,正是消费者和监管者的集体麻木惯坏了“黑心烧烤”。
这次的事件,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应该集体反思———是不是我们太纵容这些掌管我们“入口关”的餐饮企业了?在食品安全问题面前,没有局外人,没有侥幸者,人人都应该做监督者。
这次的事件,烧烤业应该反思———消费者的信任还能透支多久?非要等到轮到自己头上,才无奈地“停业装修”吗?此次事件,对烧烤业而言,是危机,但更是自赎的时机。
更应反思的是监管部门———谁家出问题查谁,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管方式有何意义?烧烤行业由乱而治,监管部门应从此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