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3月19日讯 (记者 杨林川)“小事在社区,社区无小事”,在绥芬河市永安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秀义眼里看来,社区基层工作不是什么高科技,不需要高的智商,需要的就是一颗为居民服务的真挚的心。
无私奉献,社区建设的开拓者
7年前,当李秀义从老书记手里接过永安社区大印时,他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的面貌。当时社区办公室就像一个简易工棚,面积不足20平米。他积极向镇里打报告,写请示,每天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没休息过一个节假日,中秋节别人家都围在一起吃着团圆饭,而他还在单位和工人一起研究着建设方案,时常为一个图片、一个标语、一段文字的修改和敲定,挑灯夜战,查找大量的资料。他连续四年没有休过年假,没请过一天事假。
几年来,在李秀义和社区全体人员的努力下,永安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和省级党建示范点的创建任务圆满完成了,社区成为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的示范点。
创建品牌,社区党建的领头雁
有了完善的阵地建设,也应该有一个更加合适的载体才能将更好的为居民服务成为现实。为此李秀义多次深入驻区单位、居民、党员家中了解社情民意。创建了永安社区的“123”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123”党建模式中的“1”为一个格局,即与多家共驻共育单位开展的共建共育大党建格局;“2”为两个机制,即针对社区直管党员建立了四级管理机制、在职和流动党员建立四卡服务机制两个管理机制;“3”为搭建了数字化、阳光驿站、义工三个服务平台。加强对在职党员的双重管理,吸收更多的资源为我所用,扩大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范围,延伸管理触角,使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强化了党内生活制度建设,开展了以“一个支部一面旗帜、一个党员一个标杆、一项服务一片真情”的“三个一”争先活动,服务群众近2000人次。“123”党建模式被上级党组织评为首批党建品牌。同时得到了中组部党建研究室领导的肯定。
以人为本,和谐社区的当家人
“社区服务”是工作的核心,这是李秀义的工作信条。为居民办事他不怕“跑断腿,磨破嘴”,辖区内一居民楼水管老化严重,20户居民的吃水成了难题,他先后4次与水务、物业管理等部门沟通,困扰居民吃水难的问题,顺利得到了解决。社区贫困居民董淑清常年有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全家靠丈夫一人在外打工维持生活。家里50平方米的房子,四处透风,成为危房。正当董淑清一家为自家房屋濒临倒塌无钱维修而发愁时,他组织辖区的26名党员伸出了援手,捐助维修款1440元,在雨季来临前将房屋及时维修好。
社区内一位抗美援朝老军人的孙子崔佳明父亲早逝、母亲远走他乡,佳明沉溺于网吧被学校劝退后,他与驻区单位六连联系,把崔佳明送到部队进行教育,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学习。锻炼两个月后,佳明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重新回到了学校。在他的联系下,共建单位、爱心人士与贫困居民累计共结帮扶对子40余对,受益人数达100余人,累计帮扶金额40000余元,让辖区群众感受到了来自党和社会的温暖。
李秀义说:“自己的生活很简单,就是每天为社区居民服务;服务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在居民中传递真挚的感情,用真情建设和谐的社区。”近年来,李秀义先后获得牡丹江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省级“百名和谐之星”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