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已被一层白灰覆盖。
黑龙江日报3月21日讯 哈市南岗区金星村地处运粮河的一侧,是哈市今年要重点开发的生态旅游区,可想而知,这里的环境是碧水蓝天,农耕怡然。但自从一家粉煤灰场进驻该村后,村民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原有的田园风光也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到刮风天,村里便出现以前很少见的粉尘天,耕地里、院子里、房顶上,只要曝露在外,无一幸免,都会被罩上一层厚厚的白灰。“为了躲避粉煤灰的侵害,部分村民已举家搬走了。相关部门也处理过、调查过,可都两年了,粉煤灰场还在赖在我们村。”村民们无奈地说。
常年飘“雪”的金星村
今年的哈尔滨是个少雪的年份,可是,对于家住哈市南岗区红旗乡金星村的村民来说,他们这里可并不缺雪,而且是一年四季都有“雪”,只不过,他们这里的“雪”不是晶莹的自然雪,而是粉煤灰场造出的“工业雪”。
据村民们反映,2010年,三个外地人来到金星村,承租了村里的废弃砖厂及部分五荒地和耕地,合计约35亩。此后,在没有取得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情况下,这三个外地人在此存放起了粉煤灰。这个粉煤灰场的存在,让金星村的村民成了“工业雪”的受害者,一年四季菜不能种,窗不能开,在“工业雪”笼罩下的生活苦不堪言。村民呼吁,相关部门快点把这个灰场清走吧。
日前,记者接到了金星村村民郭石强的电话,“你们快来看看吧,我们村又下‘雪’了。”
“这是村里时常会出现的场景,早晨推门一看,又下‘雪’了。”郭石强说,这“雪”与真正的雪不一样,“我们村只要一下‘雪’,村民就知道,粉煤灰场昨晚又卸车了。村里人也就又有活儿干了——院里又该扫了,窗户也得用抹布擦一遍,否则,都影响屋里采光。”
废砖厂存放粉煤灰
粉煤灰场位于金星村的南面,原为一个废弃的砖厂,挖砖后自然形成了一个大坑,正好成了粉煤灰的“仓库”。
据郭石强介绍,粉煤灰场是三个外地人开的,他们先后从金星村村委会和村民手里承租了废弃的砖厂、部分五荒地和耕地,合计约35亩。从2010年秋天开始,在此存储粉煤灰。
这个废砖厂离村民集中居住地仅十几米,“每当高压风泵装卸粉煤灰,白灰就会漫天飞扬,遮天蔽日。”郭石强说,原来的粉煤灰场只有一层薄薄的塑料盖着,“根本盖不住”,相关部门过问后,灰场用厚塑料布进行了苫盖。但村民们认为此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粉煤灰散落的问题,而且,村民们还反映,这家企业经常偷偷在夜里装卸。
记者进入粉煤灰场后看到,一摞摞的粉煤灰袋子在灰场周围码了一圈,上面盖着苫布,中间还有一些装卸用的设备。记者看到,虽然,粉煤灰袋子经过了苫盖,但是散落在地上的粉煤灰还是随处可见。
“工业雪”逼走部分村民
“出了门,在村里溜一圈就满身是灰,春天一起风,整个村子都乌烟瘴气,连嘴里都是粉煤灰。一些村民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些岁数大的。”村民韩忠洲无奈地说。
韩忠洲家在村南侧的第二排,离灰场约七八十米,尽管不是离得最近的,可还是不胜其扰。记者在韩忠洲家看到,屋顶、窗户、院里都被白灰覆盖,这还不算,据韩忠洲介绍,白灰顺着窗户直往屋里钻,“现在连我家碗柜里的咸菜吃起来都牙碜。”
去年春天,韩忠洲的儿子和儿媳离开了村子,躲到外面住去了,“村里污染这么严重,已经没法住了,要是有条件,我和老伴也走。”
据郭石强介绍,现在村里到外面租房住的至少有15家,都是家里有小孩,或者是要生小孩的。他自己也在外面租房住了一年了。
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村民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已向主管部门反映了两年,虽然近期灰场有所收敛,但是晚上经常偷着装卸粉煤灰,对村民正常生活的影响没有实质改变。
据了解,对于金星村粉煤灰场影响村民生活的情况,今年2月初,哈市几个部门进行了调查。据哈市环保局南岗分局生态办的相关人士介绍,经调查,金星村粉煤灰场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属于未批先建,已对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但是该“单位”未在3月7日整改最后期限前补办手续,违反了《环评法》,环保部门已对其作出罚款处罚的决定。
哈市国土执法监察局执法四处的相关人士表示,金星村灰场占地包括一般农田和建设用地两种,总面积3824.7平方米,地上建筑物两栋,分别为三层和两层,暂设临时工人住板房一处,上述的土地均未办理用地手续,属非法占地,建筑物属于私建。按照相关规定,非法占地应退还,地上建筑应进行拆除或没收处理。
目前,此案正在处理当中。
“眼看春耕就要开始了,一些年轻的村民不得不带着孩子回到村里,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处理力度,尽早把粉煤灰场清出金星村。”多位村民满怀期盼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