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2日讯 桦川县把改善民生作为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并把民生工程确定为全县六项重点工程之一全力推进,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2011年,这个县加大了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全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达3.6亿元。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和改扩建教学楼、生活用房等共计33栋6.1万平方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县医院实现了标准化建设,完成了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全面完成城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率先实现全省“数字化人口计生地理信息系统”。改造棚户区100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13.7万平方米。
城乡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沿江休闲广场、体育休闲广场、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工人文化宫、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维修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和农民健身场地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
就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县就业部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广泛收集各地企业用工信息,认真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求职登记等“一站式”和“贴近式”就业服务。围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两个活动主题,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吸引了1000多名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共填写求职登记表400余份,签订用工协议200余份。同时,加大服务力度积极扶持能人创业。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贷款比例从1:3扩大到1:5,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班,聘请SYB讲师对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协调工商税务部门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对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扶持服务。全年共发放贷款1200万元,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项目540个,直接拉动就业1620多人。与此同时,对那些缺乏一技之长的待就业人员组织参加培训班,提高其素质和就业技能。全年为有培训愿望的下岗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免费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3640人次。并且,健全了就业援助制度。对生活困难、急需就业的人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多渠道提供空岗信息等多种手段,给予及时就业安置。全年共提供公益性岗位1528个,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3785人。社会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全年新增养老保险人数300人,全县参保职工共计8167人。全县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增资159元,及时为退休职工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每月60元,有序地将地方所属农林牧场纳入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稳步开展,实现了病有所医。城镇职工参保率达99%;城镇居民参保率达95%。全年共为1919参保人支付药费1045万元,减轻了参保者就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