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作坊生产出来的无根豆芽
生活报3月29日讯在哈尔滨,说起豆芽,一定要说大房身屯。先是自己生豆芽、少量加工向外卖,再到后来外地人带来更先进的“技术”,这里成了哈尔滨远近闻名的“豆芽村”。
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违规使用无根剂、兽药等添加剂……逐渐,“毒豆芽村”成了它的代名词。近些年,每当执法部门整顿豆芽市场,都要拿这里“开刀”。从今年年初至今,执法部门更是清理了多次,然而就在执法部门一波接一波地取缔、处理过后,“毒豆芽村”依然“安好”,且反复回潮。其实,它只是哈尔滨众多豆芽黑作坊的一个缩影,在它身上,哈尔滨豆芽市场的乱象暴露无遗。近日,针对这种情况,哈市香坊区纪检委已经开始协调相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豆芽黑作坊能否“应声倒地”,我们拭目以待。
“豆芽村”的“前世今生”

顺着一条坑坑洼洼的土道走过去,在一个极其隐蔽、低矮的小土房里,地上散乱堆放着一袋袋豆芽,室内飘散着刺鼻的气味。这是不久前记者在香坊区大房身屯的一个豆芽作坊内看到的场景。近10家这样的小作坊,每天可生产占哈市总量三成的豆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市场物资匮乏,日常食用的蔬菜只有固定几个品种,到了冬季只有白菜、土豆和大葱等老三样,豆芽因此成了丰富市民菜篮子的重要品种。
一些村民采用传统方法生豆芽,再把生出的豆芽拉到周边销售,受到市民的欢迎。随后,村民纷纷效仿,生豆芽专业户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全村100余户村民靠生豆芽赚钱,每天近万公斤的豆芽销往哈市大街小巷,大房身屯也成了哈市闻名的“豆芽村”。
大约五六年前,“豆芽村”悄然生变,一些外地人来到这里,与他们一起来的,还有生豆芽的“先进技术”——在豆芽里添加无根剂、兽药等添加剂,这样不仅能让豆芽更长、更白、无根,重要的是能保鲜一周,生产时间也大大缩短,这种豆芽还有一个名字——就是人们恨之入骨的“毒豆芽”。
再访“豆芽村”“涛声依旧”
去年,哈市多个部门联合对“豆芽村”进行了清查。去年5月,本报记者踏查时发现,“豆芽村”已一片“寂静”。但一些村民接受采访时不无担忧地说,虽然现在小作坊都撤了,但风头一过,他们还会卷土重来,“因为利润太大了”。今年3月初和3月中旬,本报记者再次前往“豆芽村”暗访,尽管小作坊的数量比起“鼎盛”时期少了很多,但远没有绝迹。
在一位知情人的指引下,记者顺着一条土路找到了一处位于“豆芽村”、面积达300平方木的豆芽作坊。一名50岁左右的男子将记者和知情人领进了屋。
记者在屋内看到,一个近2平方米的大池子里漂着少量豆芽,几个食品添加剂的塑料包装袋散放在地上。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子对记者说,他家的豆芽分量足、质量好。“豆芽够不够长?”面对记者的询问,该男子说:“你放心,哈市几个批发市场都有我家的货,这个做麻辣烫最适合。”
知情人对记者说:“从他家院子里的煤灰就能看出来,他家每天生产的量不小。如果不是这里的人领着你来,你千万不能说是进豆芽的。如果这么说了,无疑就是告诉这些人,你是来暗访或是来摸底的。因为这些生产豆芽的小作坊基本没有买主上门,全都是把豆芽直接送到批发市场或饭店。”
“从去年开始,大房身屯做豆芽的少了很多。以前,大房身屯几乎每条巷子里都有加工豆芽的,现在也就十几家吧。这些小作坊白天大多是大门紧闭,在外边什么都看不出来,最忙碌的时候就是凌晨两三点钟,因为通常早上三四点钟的时候,小作坊就要把豆芽送到市区里的批发市场。”
不完善的检测报告
今年年初,记者曾来到“豆芽村”暗访,并将暗访情况反映给香坊公安分局治安大队。随后,香坊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找到5家黑作坊,当场查获大量漂白粉、助长剂、兽药等。28日,记者从香坊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负责人处获悉,该案件的处理结果是:送检豆芽未发现不达标,因此无法处理。
3月20日,市民向香坊区执法局举报,称在香坊区香坊大街、横道街等批发点,有一批商贩在贩卖来历不明的豆芽,市民食用后感到不适。香坊区执法局执法时找到了贩卖豆芽的无照商贩,该商贩提供不出相关证明,执法人员将50余袋豆芽予以暂扣。记者随后从香坊区执法局了解到,该局对此事的处理只是没收、销毁豆芽,并未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查。
3月15日,同城媒体再次来到“豆芽村”暗访,并将这一情况提供给哈市农委执法大队。28日,哈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根据举报,按照相关规定,执法人员分别在4家市场抽取豆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未发现不达标。
为何黑作坊使用了多种添加剂,但执法部门送检的结果却是未发现不达标呢?28日,记者在哈市农委执法大队看到,检验报告显示:恩诺沙星(俗称兽药)的数据为694.8,但结果判定却没有显示。对此,哈市相关专家表示,豆芽中一些添加剂是允许添加的,比如亚硝酸盐等,但是不能超量,因此检验结果中显示有亚硝酸盐的添加是否达标一项。但恩诺沙星根本不允许添加,因此检测结果中压根就没有关于恩诺沙星的结果判断。从目前报告检测的结果来看,其中6-卞基腺嘌呤、亚硝酸盐、赤霉素在合格标准。但恩诺沙星、呋喃唑酮(俗称痢特灵)和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也叫漂白粉)则无法判定。“明明添加了不允许添加的东西,在检测报告上却无法显示,正是不完善的检测报告,致使执法者认为‘没有不达标项目’,无法处罚,这也是‘豆芽村’反复回潮的主要原因。”
检测报告中恩诺沙星、呋喃唑酮和连二亚硫酸钠的限量规格与结果判定均未填写。
香坊区纪检委出面协调相关部门
除检测报告不完善外,目前,在哈市对豆芽的监管上,并没有明确监管、处罚的主体。因此,目前相关的几个部门只有在接到了市民举报后才会前去检查,而检查后既无执法标准也无处罚标准,之前又没有监管标准,这才造成了目前哈市的豆芽乱象。”业内人士如是说。
哈市绿原野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建平对记者说,目前哈市对豆芽的管理仍是一片混乱。去年年末,哈市出台了《种芽菜地方标准》,但是只是对生产标准上进行了规范,但是至今,对于不按要求生产的加工企业和小作坊仍然没有任何说法,更没有任何一个部门牵头对小作坊豆芽进行监管和处罚。
针对香坊区大房身屯“豆芽村”的乱象,记者28日从香坊区纪检委了解到,香坊区纪检委目前正在积极协调相关监管部门,分清职责,严加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