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0日讯 题:油城大庆“二次创业”成功转型——《回眸发展路 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之七
记者 侯巍
|
大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是一座以石油、石化和高科技产业著称的新兴城市。50余年来,大庆累计为国家贡献原油21亿吨,累计上缴各类税金2万亿元。
大庆以辉煌的成就向“十一五”挥手告别,现在,又以崭新的姿态迈步向“十二五”进发。回眸大庆,地方经济以年均26.6%的速度递增,在原油4000万吨稳产、油价高位运行的情况下,2011年首次超过油经济,油与非油经济比重调整到47.2:52.8。经济总量实现翻番,从1000多亿元快速迈进2000亿、3000亿俱乐部。全市财政收入达到9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4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8倍和2.9倍。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00元。大庆在全国地级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跃升到第11位。
这一连串的数字卷写大庆的辉煌,更是大庆人不畏艰苦,超越前人,向人们展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具体展现。
|
“二次创业”取得重大胜利
大庆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随后掀起了石油大会战,拿下了大油田,称之为第一次创业。1992年,大庆高新区奠基,标志着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二次创业”正式开始。在历届大庆市委班子的带领下,大庆接续产业迅速壮大。
最主要的标志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迈出重要步伐,接续产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非油经济比重首次超过油经济。在“二次创业”之初,大庆地方经济几乎是从零起步,从1991年的10.9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1426亿元,增长了130倍,特别是过去5年,地方经济以年均26.6%的速度递增,在原油4000万吨稳产、油价高位运行的情况下,2011年,首次超过油经济,油与非油经济比重调整到47.2:52.8。非油经济即便扣除石化部分,地方经济总量在龙江仍能排在第二位,高出第三名齐齐哈尔300多亿元。非油经济首次跨过“半壁江山”,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产业结构已打破“一油独大”的经济格局,正向以石油工业为基础,以石化工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为支柱的“1+5”产业格局转型。
最突出的成就是,全市经济总量呈现跨越式增长,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1991年的198.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740亿元,增长了18.8倍,特别是过去5年,经济总量实现翻番,从1000多亿元快速迈进2000亿、3000亿俱乐部。全市财政收入达到9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4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8倍和2.9倍。地方经济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0%,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87%、比2006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上缴中央财政2184亿元、上缴省级财政436亿元。大庆在全国地级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跃升到第11位。
最受益的群体是,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1年的1453.5元提高到2011年的22500元,增长了15.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1年的638元提高到2011年的9300元,增长了14.6倍。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6年的4.1:1缩小到2.4:1,提前达到全面小康标准。
|
现代宜居城市框架拉开
大庆,幅员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耕地1000万亩、草原1100万亩、湿地960万亩、水面440万亩,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之称。大庆秉承“现代、自然、生态、宜居”理念建设城市。形成了“组团组群布局、森林湖泊相隔、快速通道相连、湖在城中、城在湖边”的城市空间特色。拥有广场、生态园100余处。
|
经过20年的建设,特别是近5年,最显著的变化是,城市框架拉开,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提升,由功能单一的石油矿区发展到功能完善的现代都市。通过系统规划、整城建设、纵深管理、重点开发,启动规划建设了366平方公里的庆东庆南庆西庆北“四个新城”,实施城建项目188个,完成投资1406亿元,新增城市建成区65.6平方公里、占全部建成区的35%,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两大机场通航,江海联运港投用,大广高速通车,现代化的铁路东站、西站、哈大齐城际快铁正在建设,五年新建城市道路480公里、农村公路2560公里,27条快速路通车,62座桥梁立起,现代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北方交通枢纽城市、龙江西部“门户”正在形成。
|
文化建设风生水起
近年来,百湖大地文化建设风生水起,文化体制创新、文化事业惠民、文化产业开发、文化精品打造,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5年,大庆在全省率先辟建黑龙江(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此为突破口,文化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黑龙江(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先后吸纳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国际动漫城、联想科技城、北国之春梦幻城、百湖艺术群落、黑鱼湖国际艺术村、黑龙江新媒体产业基地等分园加盟。通过“捆绑式”申报,2011年成功跻身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行列,成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重点扶持的10大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之一,首开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园区晋级“国家队”先河。目前,园区总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投资规模达到781亿元,初步形成文化创意、能源资讯、动漫原创、IT创智、文化休闲等五大产业群。
|
投入80多亿元,大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百姓尽享“文化盛宴”。“十一五”期间,大庆市建成歌剧院、博物馆等大型文化设施46项,城区文化设施人均拥有量超过1平方米。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建成以来,接待游客400多万人。奥体公园、市图书馆、西城体育馆等将于今年建成。城市规划馆以高科技的演绎,展示了未来大庆的美好前景,吸引市内外游客争相前往。
文化精品迭出的大庆,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荷花奖等省级以上大奖190多项。话剧《地质师》、大型舞蹈诗剧《大荒的太阳》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等奖项。长篇小说《庆典》、《月亮上的篝火》入围茅盾文学奖。电视剧《铁人》荣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电影《铁人王进喜》亮相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
高新区建设“异军突起”
1992年4月高新区诞生,是大庆“二次创业”的起始标志,更是“二次创业”的领头羊。近年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始终保持在40%以上。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457.4亿元、工业增加值36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和45%,其中工业增加值接近大庆地方工业经济的50%;全区现有各类企业2836家,其中工业企业841家,规模以上企业115家。全区现已开发53.61平方公里,一座集产业经济、商贸流通、科研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已初具规模。
高新区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得到快速发展。园区规划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是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联合认定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当传奇类游戏全国排名第一的《逐鹿中原》注册用户达一亿九千万、在线活跃人数达200多万时,玩家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个游戏的开发公司就坐落于大庆服务外包园里,纳奇网络开发有限公司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4亿元。
目前,大庆市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达435家。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石油石化外包服务、金融外包服务、云服务、物联网及嵌入式系统、创意设计服务五个特色产业板块。2011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61亿元。业务领域涉及石油石化、金融保险、商业物流、影视娱乐、管理咨询等20多个行业。大庆市服务外包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已经成为接续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挥手作别“十一五”,激情展望“十二五”,2012年,注定是重要的节点。大庆,这座位于松嫩平原上新崛起的年青城市,正以他独有的姿态迈步向现代化国际化都市挺进,这座拥有360万人口的都市,正以他独特的面貌向世界展示自己自信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