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4月11日讯 4月9日下午,市直部门预算编制暨非税收入管理现场会在绥化日报社召开。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全面经营、全程管理理念,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完善制度,提高效能,切实加强有收入单位的预算编制和财务管理。市直58个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要在5月末前完成;北林区有行政事业性收入的单位预算编制要与市里同步进行。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金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万山在会上讲话。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于丽颖,副市长刘维权出席会议。副市长马里主持会议。
会上,市财政局与绥化日报社签订了预算管理责任状,绥化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戴文涛代表报社做了经验介绍。
近年来,绥化日报社按照“产权明晰、资产保值、增收奖励、成本控制、全程监管”的要求,全面引进企业化经营理念、全程推进预算管理制度、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激活内生动力,2010年实现扭亏为盈,偿还和化解了历史遗留近500万元债务,固定资产和设备净值成番论倍增长,逐步走出了一条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新路。
会议认为,绥化日报社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报社领导班子有较强的现代经营管理意识,包括资本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等等,并把这些意识充分体现到日常经营管理之中;报社编制的部门预算潜力挖掘到位,支出控制有力,科学可行,各单位、各部门完全可以复制;报社的预算包括了增加职工收入、接续养老保险等诸多民生问题,把提高劳动效率和提高职工待遇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报社的实践探索,不仅仅是经营管理意识的增强,更是发展思维的变革,为下一步事业单位改革所遇到的“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答案。
会议指出,所谓全面经营、全程管理,就是把经营管理的思想和行动贯穿于我们全部工作和业务活动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它的核心是:对一切可利用的优势资产、资源,包括土地、房产、品牌、会议、政策、环境等一切有形、无形资产皆可经营,对机关事业单位拥有的资源、人员、收入、支出等一切资产资源都要加强管理,努力实现开源节流;实现途径是: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并重;基本要求是: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制度化;根本目的是:通过经营管理,实现全面的经营增收、管理增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富民强市步伐。
就如何以全面经营、全程管理为指导,做好市直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特别强调,预算编制是一个重大改革,也是一个重大创新,绝不是为了单纯的预算编制而编制预算,而是要以预算编制为抓手、为牵动,全面加强具有非税收入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在经营讲实效、管理讲规范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增收节支,增加职工福利,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单位收入。 会议强调,要把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接续的各种保险要接续到位,应该发放的福利补贴必须发放到位。各单位自行聘用人员马上解聘,提倡一岗多职、一专多能,人员实在不足,要向市政府打报告,说明聘用数量、经费来源、岗位需求,经批准后,在人事部门监督下聘用。从现在开始,各单位都要着手建立完善人、财、物管理制度。从现在开始,各单位一律不准再发生新的债务。有债务的单位一律不准购置新的办公用品、车辆,不准滥发奖金。全员推进绩效工资制改革,拉开工资档次,体现多劳多得。对有经营收入的单位,按照有债和无债,可以拿出不同的净利润进行奖励。对于各单位的自聘人员,必须一律清退。资产处置权收归政府,各单位对本单位资金、资产只有维护安全、保值增值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擅自出售、置换、出租的权力。这次确定的58个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要在5月末前完成。北林区有行政事业性收入的单位预算编制要与市里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