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4日讯( 王刚 记者高长利) 记者从13日召开的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联席会议上获悉,截至2011年,我省科学素质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副省长孙尧出席会议并讲话。

黑龙江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联席会议现场。
黑龙江省以兴农富农为根本,扎实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全省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1000名专家和市、县、乡的9000名农技推广人员,开展了农业科技之冬、科技备春耕“春雨行动”等系列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一系列提高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截止到2011年底,累计培训农民540.76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8494期,科技人员下乡5.2万人次,开展科技咨询116万人次。共有30个农技协,1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5名科普带头人被评为全国和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和个人,共获得国家和省奖补资金550万元。
全省共有黑龙江省科技馆、大庆油田科技馆、牡丹江市天象馆等科技类场馆43个,其中18个科普场馆免费对外开放,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64家,年接待210万人。扎实推进“站栏员”建设工作,“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厅、省科协相继投入124万元在全省9个市、16个县(市)的农村建立了科普宣传栏,现共建科普活动站2700个,科普宣传栏4500个。
据悉,今年我省将大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活动。围绕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应急避险、卫生健康等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对于“科普之冬”这项品牌活动,将注重创新、创优;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等校外教育场所对培养未成年人科学兴趣的作用;启动“农业科技致富套餐配送工程”,采取“农民点餐、专家下厨”的形式分别配送不同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科技资料,使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公共科普服务;积极推进“厂会协作”和“校企合作”,组织专业学会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