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5日讯 记者昨天从2012年全市环境保护大会上获悉,哈尔滨今年将先行试点10个点位,推行PM2.5监测标准,同时,我市将继续深化“以支促干”的松花江治污模式,重点治理阿什河、呼兰河、运粮河、少陵河和倭肯河五条不达标支流,“十二五”期间,阿什河消灭劣五类水体。市领导聂云凌、魏伟出席会议。
10点位监测PM2.5
汽车尾气、煤炭燃烧,一直以来都是制造PM2.5的主要“元凶”。
据了解,今年,哈市将做好细颗粒物(PM2.5)监测工作,扩大监测范围,搞好监测数据的科学分析与统计。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年底前,哈尔滨将实现10个点位的全城监测,并执行国家关于PM2.5的相应监测标准,年底前,相关监测数据有望向社会公布。监测的10个点位分别为:岭北(对照点)、学府路、宏伟路、承德广场、红旗大街、和平路、建国街、东轻厂、商业大学、会宁公园。
为有效降低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水平,2012年,我市将重点治理煤烟型空气污染及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煤烟型空气污染:加快推进西部集中供热、哈热机组六期改造、道里集中供热三期、平南热电厂等重点热源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488台燃煤锅炉拆炉并网任务。
阿什河消灭劣五类水体
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松花江干流出境段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下降21%,基本达到三类标准,12条一级支流中有7条支流水质达标。
据了解,目前松花江仍有5条一级支流污染超标。今年,我市将全面启动松花江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阿什河、呼兰河、运粮河、少陵河和倭肯河五条不达标支流,“十二五”力争消灭阿什河劣五类水体。据介绍,阿什河重点治理工业点源,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在严重污染河段清淤,力争用1至2年时间,消灭劣五类水体。呼兰河的治理,将制定实施呼兰河流域污染防治综合规划,加强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逐步恢复呼兰河的生态功能,力争2至3年内全流域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森林覆盖率达到46%
据了解,目前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提高到14.1%,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5%。2009年至2011年,我市共造林140.88万亩,今年,将实现全年造林13.69万亩,森林培育58.9万亩。到2015年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4.2%,森林覆盖率达到46%,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等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乡镇比例达到60%。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为解决沙化问题,我市将在8区10县(市)营造100亩以上片林50块,面积6000亩,重点营造城乡接合部生态景观林5处,面积872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