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6日讯 记者在13日召开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发布暨总结表彰会上获悉,为期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于2011年12月全面完成,佳木斯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35处。
佳木斯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时成立了普查领导和办事机构。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参与普查工作。各级普查办事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全力推进普查进度,确保普查质量。各级政府克服财政紧张困难,积极协调落实普查经费,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佳木斯市广大普查工作者和志愿者面对全市实地文物调查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针对区域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全市100多名文物普查队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在不足500天的田野调查中,走遍了3.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国务院要求用3年完成的实地文物调查阶段任务。此外,佳木斯市普查队在完成国家规定目标的同时,着眼于未来文物资源评估和学术研究的开展,针对历史和地理等因素造成的文化面貌的多样性,开展了多个专题的调查。完成了《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合江省旧址》的专题调查、撰写工作,出版了《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城址》一书。并对日伪时期建筑物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登录。
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在会上发布了普查成果和已通过国家统计局审核的基础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全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35处。其中,复查不可移动文物489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446处。新发现量占调查登记总量的47.70%。佳木斯市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近1倍;古遗址720处,占文物总量77.00%,古墓葬28处,占2.99%,古建筑2处,占0.21%,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74处,占18.61%,其他类11处,占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