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市东宁县24年放流大马哈鱼苗千万尾
2012-04-19 13:07:31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良武 孙晓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9日讯 (王良武 记者 孙晓锐) 18日,在东宁县鲑鱼放流站,东宁县渔政人员将活蹦乱跳的大马哈鱼苗放入绥芬河内。此次放流共向东宁境内的绥芬河投入大马哈鱼苗25万尾,3年之后,成鱼就会徊游到绥芬河里繁衍。至此,这个放流站已经连续24年放流大马哈鱼共一千余万尾。

  1987年由原国家计委和农业部投资在黑龙江省东宁县境内绥芬河流域建立起了全国第一个大马哈鱼苗放流站,该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24年未间断放流鱼苗的放流站,该站的大马哈鱼苗放流对我国加入世界蛙鱼组织、获得渔源国地位及公海蛙鱼类捕捞权起了决定性作用。

  据东宁县水产局负责人介绍,大马哈鱼是世界稀少而珍贵的鲑鱼科,它在河里生、海里长,成熟后徊游至河里。长期以来,由于环境变化、无序捕捞等因素影响,大马哈鱼的数量锐减,为此,东宁县24年来坚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以保持这一物种的可持续发展,使海洋的生态平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大马哈鱼为一次性繁殖鱼种,受自然和自身条件影响,野生大马哈鱼的繁殖率只有20%左右,而人工繁殖率却达到90%以上。

  人工放流大马哈鱼是一项生物工程,是利用大马哈鱼徊游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的海洋放牧式渔业,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实现自然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次放流的鱼苗历经半年多培育而成,长度均在5厘米左右,其鱼卵授精率、孵化率、鱼苗饲育成活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已达美、日等发达国家水平。

  绥芬河流出我国后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注入日本海。经过多年的孵化和放流、近年来每年徊游到绥芬河的大马哈鱼数量已达到几千尾,数量比原来增加10倍,这对保持绥芬河鱼类生态平衡也起了关键作用。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