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0日讯 题:龙江保障房建设位居全国之首——《回眸发展路 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之十三
记者 孙晓锐
2011年是黑龙江省城乡建设投入最多、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一年,全省完成总投资2032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937亿元,开工86.87套,开工率为102.7%,居全国第一位。农村泥草房改造完成投资196亿元,改造26.1万户。大规模棚草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改善了全省城乡面貌和环境质量。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2012年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保障性住房完成总量居全国首位
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937亿元,开工86.87万套,竣工40万套,开竣工率分别为102.7%和47.3%,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全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121.45亿元,比上年增加近50亿元;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32.75亿元,比上年增加15.68亿元。及时出台房屋征收补偿工作相关意见,各级党委政府抽调干部走千家进万户,包项目、包“滞迁户”,开展拆迁会战,法院提前介入、裁执分离,实施依法征收,探索出了一条“党委领导、政府组织、发动群众、各方参与、创新政策、严密程序、和谐阳光惠民依法征收”的工作路子,创造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
哈尔滨、七台河等地挖掘各方面潜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齐齐哈尔、牡丹江、宁安等市县多措并举,全员发动,加快推进征收拆迁;森工系统和佳木斯市建设量大,推进有力;地方林业克服点多、线长、面广等不利因素,后来居上;农垦系统和伊春市规划设计起点高,工程质量优;大庆、黑河、鹤岗、绥化和大兴安岭9月底就实现开工率100%的目标;双鸭山市通过保障房建设吸引大量周边农村居民入住,加快了城镇化步伐;鸡西、通河等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抓征拆、筹资金、促开工,解决实际问题。
农村泥草房改造再创新高
全省农村泥草房改造完成投资196亿元,改造26.1万户(其中农危房6.1万户),比上年增加4.1万户,近90万农民喜迁新居。加大对上争取和资金投入,争取国家农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3亿元,比上年增加2.7亿元;省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亿元,比上年增加8000万元;各市县也加大投入力度,缓解了资金短缺压力。
加强规划设计,免费发放设计图纸,建设了功能齐全、居住舒适的房屋。大力推广节能房建设,比重达到90%以上。坚持整村改造与重点推进相结合,侧重抓了128个整村改造试点,集中力量推进铁路、公路和旅游沿线以及城镇周围村庄的泥草房改造,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涌现出以通河、依安、林甸等为代表的泥草房改造先进县(市)。

黑龙江省垦区打造宜居城镇。东北网记者孙晓锐摄
“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不懈
全省整治裸土面积1120万平方米,清理积存垃圾317万吨,建筑工地文明施工达标率89.5%;新植树木6725万株,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10005公顷;综合改造街路1511条,改造面积3073万平方米;滨水城市规划建设开复工项目140个,完成投资206.3亿元,规划建设了哈尔滨万顷松江湿地、大庆龙凤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齐齐哈尔劳动湖南扩改造、双鸭山安邦河景观治理、鹤岗天水湖公园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滨水项目,提升了城市品位;拆除违章建筑2.43万处、100多万平方米,清理乱贴、乱画、乱挂和违章设置牌匾广告300多万处;18个边境城镇建筑风貌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开工项目217个,完成投资12.7亿元。
2012年,省委省政府继续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来安排,计划新开工52万套,投资600亿元;结转续建46万套,投资200亿元;竣工42万套(含结转)全省保障房建设必须在10月底前实现开工和竣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