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黑河市孙吴县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12-04-24 10:33:35 来源: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宫玉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黑河4月24日讯 孙吴县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扶持发展现代化农机合作社的政策机遇,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1年,合作社实现土地规模经营11.3万亩,农机代耕和土地规模经营收入2100余万元,纯收入770余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400余万元。

  建设标准化农机合作社严把农机合作社选址、装备和管理三个关键环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标准化合作社。桦林合作社投入专项资金90余万元,建成了1830平方米的标准化场库棚和专用的车库、油库、修理车间。2007年初,合作社针对原有农机100马力左右、农机具20台套、不能形成较强农机耕作能力的实际情况,投资140余万元,新购置大型农机装备14台套,使农机保有量达到34台套、总动力近3000千瓦,机耕辐射耕地面积增长35%。2010年,又抓住全省利用银行贷款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机遇,再次加强农机装备建设,成立了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大型农机保有量61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6000余千瓦、增长1倍,固定资产1500万元、5年增长2.6倍。其中,拥有国外最先进的大马力纽荷兰系列拖拉机6台套,国产100马力以上新型拖拉机18台套、联合收割机14台套等,农机装备水平实现了质的提升,并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完善社内章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公开招聘合作社经理人、机务、生产、财务和驾驶操作人员,中专以上学历占50%,有10年以上农机驾驶经验的占90%以上。对管理人员采用基础工资加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对驾驶人员实行单车核算、费用包干、结余归己的分配方式,对社员按投资入股比例进行分红。

  扩大农机“三代”生产规模桦林合作社以大马力现代农机为依托,通过采取提高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收费、示范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办法及实行土地入股经营、土地租赁和代耕经营、订单生产的经营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初步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目标。

  加快推进耕地规模经营,实现了整村推进,去年大桦林村、胜利屯村412户农民的5万亩耕地折价入股农机合作社,特别是大桦林村90%以上的农民都参加了合作社。合作社为社员签发股权证书,采取“统一耕种、民主测产、以产计值、年终兑现、一入5年”的方法,开展土地连片标准化作业,实行耕地规模化经营。合作社还通过租赁农民土地、订单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仅2011年,农机合作社租赁农民土地1.9万亩,以订单形式完成2.8万亩耕地的规模经营。合作社通过土地多种流转方式,使农民承包地以资本的形式进入到农业产业化体系,参与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以上,比土地流转前增长两倍。2011年,合作社土地经营规模达到11.3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3900吨,实现农机代耕和土地规模经营收入2100余万元,纯收入770余万元。 推动场县共建互利双赢与红色边疆农场第四、五管理区全面加强农机跨区作业、农业技术交流和畜牧产业合作,初步形成了产业融合、互利共赢的工作态势。去年他们聘请农场5名专业农机管理和驾驶人员,对合作社的管理员、驾驶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提升了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协调红色边疆农场完成合作社及周边1.5万亩玉米示范区矮化、防病虫、催熟等飞机航化作业,使示范区玉米增产700吨。实现农机跨区深松作业2万亩,为红色边疆农场第四、五管理区增产粮食1000吨,节省农药2吨。合作社积极借鉴农场先进农艺技术,采取抓技术组装引进和抓基地相结合的办法,推广农场农田轮作、植物化控等农艺农机新技术12项,实施德美亚玉米精量卡播、白瓜子大垄栽培、高油大豆小垄密3项作物高产栽培模式8万亩,农场配方施肥技术和农业保险10万亩,为合作社增加收入150万元以上。合作社还借鉴农垦系统利用玉米秸秆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成功经验,发展直线育肥肉牛产业。去年年末出栏肉牛290余头,纯养殖效益近30万元。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