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6日讯 今年以来,鸡西市按照“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稳中求进”的要求,强化产业支撑,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县域经济,着力破解影响经济发展的难题,工业经济呈现增速逐月加快、产销衔接紧密、效益持续增加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85.8亿元,同比增长37.3%;工业增加值完成27.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在全省列第三位,四煤城第一位。
重点产业竞相发展。今年,面对全国经济增长放缓,我省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效益双下降和我市煤炭生产企业停产放假、冶金行业市场疲软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市不等不靠,采取超常规措施狠抓生产启动,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春节过后,鸡西市就对地方煤矿进行复产验收,比往年提前近一个月,目前已有百余对地方煤矿恢复或准备生产,洗煤企业已复工生产。1—3月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原煤507.3万吨,洗精煤221万吨,完成总产值40.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4%、4.7%、16.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2个百分点。我市还支持北方制钢公司加大技改力度,年产55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已于去年8月投产,目前,全市已形成100万吨钢综合生产能力。一季度,全市钢材产量达17.9万吨,同比增长36.6%,线材产量4.9万吨。冶金产业完成总产值15.14亿元,同比增长88.9%。受大米价格上涨,我市食品加工企业绿都集团、东粮米业、东北大有机食品集团等重点企业均保持20%以上增长。此外,电力、非金属建材、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一季度,全市七大重点产业完成总产值84亿元,占全市97.9%,同比增长37.5%。
重点企业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市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市属重点企业调研,帮助企业会诊把脉,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针对煤机、机械加工、装备工业等企业市场开拓困难的实际,提出组织生产适用于中小煤矿的配套产品,占领地方煤矿市场,扩大了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2亿元,同比增长34.2%,拉动全市增长31.5个百分点。龙煤鸡西分公司、北方制钢、绿都集团等33户企业增幅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县(市)区工业增势强劲。为保证工业经济高起点开局,年初鸡西市制定下发了《2012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现价总产值指导性计划》和《2012年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纲要》,并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把任务目标逐户分解落到各县(市)区、各重点企业,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同时,还按月组织召开县(市)区、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会,通过运行情况,分析当前形势,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对市场需求状况、重点产品价格、生产要素供给等方面的研究,引导企业进行合理、有序、均衡、安全生产。一季度,县(市)区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37.9亿元,占全市44.2%,同比增长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