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6日讯(记者 侯巍) 大庆油田总医院胸心外科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赢得了患者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可。在开展的“T型小切口微创治疗胸心外科疾病手术”、“冠心病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及“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等技术,开创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多项第一。
“举旗带队,奉献为先”,靠坚强核心,锻造品牌
胸心外科坚持以“双做双为”建设为载体,开展了胸心外科“党组织要做基层党支部的‘龙头’,党员要做新时期党员的‘头雁’”的“争先创优”活动,引导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带头学习强素质、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不断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激发职工群众积极性的关键。他们把先心病普查的“大篷车”开进了中小学,开进了林甸、大同等偏远地区,把优质的医疗服务带到了油城每一方土地。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他们率先向组织递交了赴川支援的请战书,纷纷请缨参加医疗队远赴灾区第一线,党员、干部带头为灾区捐款、交纳特殊党费,一位副主任和一位护士还成为医院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预备队队员。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靠协力同心,培植品牌
胸心外科从提高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入手,以真情温暖职工,努力营造亲情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了“四有”亲情工程,即“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老时有人惦、病时有人探”。谁家有特殊事情和困难,科室与家庭、领导与职工之间都能迅速沟通、及时帮助,使每个职工和家庭都成为了胸心外科发展的坚强后盾。
2007年的国庆长假,对于胸心外科全体医护人员来说是值得一生记忆的日子,因为他们牵头开展的大庆第一例“换心”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整个节日期间,胸心外科全体医生没有一人休息,每天有三名医生六名护士值班,专为监护心脏移植患者。八人护理小组,每两人一班,在每班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她们几乎没有一刻的休息时间。
“勇担责任,勤于登攀”,靠进取之心,创新品牌
为提升团队的医疗技术能力,胸心外科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和考核,并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及未来医学发展方向,制定了“梯队分工,有序培养,自觉成才,博专互补”战略。
2005年,油田一名职工因为终末期心衰生命垂危,只有做心脏移植,才有可能挽救生命。可是患者的病情已经不允许他转往外地治疗。这名职工及其家人来到了油田总医院,希望能在家门口“换心”。在医院的支持下和相关科室的协调配合下,胸心外科担起了这一重担,并最终用两年的时间成功地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攻下了这一重大研究课题。
心脏移植的圆满成功,不但为大庆地区晚期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生命的福音,还为大庆市及龙江西部地区填补了医疗空白,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
“患以命托,吾以心助”,靠服务“双心”,提升品牌
让患者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双心”健康。胸心外科形成了“仪表美一点、亲情浓一点、微笑甜一点、问候多一点、言语暖一点、业务精一点、查房勤一点,观察细一点、操作轻一点、帮助广一点”的“十点”工作作风,做到了服务“四个一样”,即:生人和熟人一样、普通群众和领导一个样、工作忙和闲一样、夜班和白班一样。
他们还创建了爱心文化墙,建立了爱心病房,购买了爱心抱枕,制作了爱心拉力带,提供了爱心便餐,主动腾出医护人员的办公场所,设置了患者之家,为患者提供了休闲活动场所,用真诚和爱心温暖了每一位患者的心。
让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是胸心外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业务技能。对于一切患者,不必要的检查不做,不必要的药物不用,尽快安排手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不让患者因大把的医疗花费而感到心痛。
从建科以来,胸心外科始终把医护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建设一流团队、打造一流服务、创立一流品牌的根本。据统计,从2004年至今,胸心外科连续保持患者零投诉,平均每年收到感谢信30余封、锦旗20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