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讯 “现在招工太难了,尽管我们已经提高了工资和待遇,但还是问的多,真正有工作意向的少。”这是日前记者在绥芬河市“2012年春季用工招聘会”上听到企业发出的感叹。记者发现,虽然当天共有56家企业提供了552个岗位,但因求职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加之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需求难契合,导致供求双方难如愿。
求职主角年龄偏大
活动当天,为了能招到所需要的人员,许多企业都在招聘会现场设立了咨询台,希望现场招聘,现场拍板。但记者观察到,虽然当天来现场的求职者为数不少,但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较少,而且懂技术、有专业特长的少。
在大亚木业咨询台前,记者看到,今年大亚木业共提供了30个岗位,招聘的岗位包括车间操作员、质检员、库管等,要求动作敏捷有技术。但前来咨询的求职者中,年龄50岁至60岁之间的市民或外来务工人员,符合条件的很少,这让企业很失望。
该企业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企业需要的这些岗位不是仅靠出大力就能胜任的,比如车间操作员或者质检员,工作设备都是电子机械化的,要用电脑操作,所以首先得会电脑;而大多数人年龄太大,不懂电脑,反应较慢,因此我们决定宁缺毋滥。
低技能求职者众
“同志,有保洁的活吗,收发室也行。”招聘会上,很多求职者都想找个不需要太多技能的工作。记者了解到,难求一职的人大都没有一技之长,文化水平较低,加之年龄较大,重体力活干不了,就业范围较窄。而年轻人自己创业或通过熟人、朋友介绍能够自己找到工作,就业途径较宽,加之绥芬河市毗邻俄罗斯,有着优越的地域优势,很多年轻人都走出国门打工或做生意,这也是前来求职的年轻人很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企业大受宠小遇冷
招聘会上,记者还发现,到三峡木业、友谊木业、商联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咨询台前应聘的求职者相对较多,而一些餐饮服务业虽然打出了各种“高薪牌”招贤纳士,但前来洽谈和咨询的求职者仍然较少。有的求职者表示,大企业在管理上比小企业更加规范,工资发放和交纳保险等也会及时到位,更有安全感,而且企业还会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可以学到一技之长,为今后换其它企业积累了经验,这样工作起来更加灵活自如。
供求双方需契合点
亿亨公司负责招聘的朱先生说,他们公司想招若干名俄语翻译和会计。为了招人,该公司根据招聘行情,在工资及待遇等方面分别作了上调。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的俄语翻译工资为月薪3000~5000元;莫斯科为5000元~10000元。尽管工资不低,但因为有这方面专业特长的人较少,所以来咨询的求职者都未能与企业达成意向。
采访中,很多企业还表示,前来应聘的人中真正有专业特长的人太少了。如果有符合招聘条件并能胜任工作的应聘者,即使提出的要求和条件再高些,资方也会考虑或接受。很多求职者只是“蜻蜓点水”,问问就走。不乏眼高手低者,不能吃苦,薪酬要求和期望过高。
一位长年负责企业招工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说,解决招工难、求职难,需要企业给务工人员提供更好的就业和发展环境。另外,求职者自身也要提高基本技能,根据自身特点找准求职目标,而不是盲目乱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