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4月27日讯 每天清晨和傍晚,在七台河市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涂有“校车”标志的车辆平稳驶过。车身呈鲜艳的桔黄色,在车流中显得分外醒目,一些大型车辆纷纷主动避让。
把一个城市中的送子车统一漆成桔黄色,这在省内还是头一份儿。提起这个,七台河市公安交警支队政委柳万喜的语气中难掩自豪:这是我们在认真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实施的一个办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七台河是一座煤城,路况复杂,上坡下岗多,路面上运煤的重载卡车多,这都给送子车的安全造成隐患。从今年新学期开始,交警部门展开对送子车的全面整治,对送子车的数量、运营时间、行驶线路和运营者的资质重新疏理,然后会同运管部门,在统一标识、统一车辆编号、统一粘贴反光标志、统一纳入户籍化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要求所有的送子车车身统一颜色。
改色需要费用,交警支队的领导亲自联系厂家,砍到了最低价,还对车辆运行的其他费用进行了减免。目前,全市的100多台送子车基本上都完成了车身的改色工作。
颜色一变,效果立现。桔黄色的“校车”行驶在路上,交警部门方便识别管理了,其他车辆也纷纷礼让通行,有效减少了刮碰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就连每晚等在路边接孩子的大妈都拍手叫好:以前出来接孙子,路上那么多车让我直眼晕,现在一眼就认出来了!
揭膜让运营更透明规范
颜色改了,送子车的经营痼疾却难改。超载,即是其一。为了多赚钱,许多经营者无视规定,多拉快跑,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可整治超载现象,并非易事。许多送子车的车窗上都贴了各种反光膜,既影响驾驶人观察路况,也不利于交警及时发现车辆是否存在超员现象。
为此,七台河交警支队经过反复权衡,征集各方意见,想出了一招“釜底抽薪”计:揭膜!
要想接送孩子,必须把车窗上贴的反光膜全部揭掉,否则取消其运营资格。此令一出,一些惯于超载的业主有所抵触,想拖着不办。交警支队的科室干部全员出动,对送子车采取紧盯战术,全程跟随,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做工作,一台车、一台车地解决,支队领导亲自拿着工具帮着揭膜。在今年新学期开始一个月后,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膜被揭掉了,车窗透亮了,超没超员,从外面就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监管。
副支队长张树国介绍说,送子车揭膜后,经营者守法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了,从前是拼命往里塞,能装多少装多少,现在是一个都不敢超。有的送子车原来一天早上跑四趟就送完,现在则要跑七趟。
孩子们也开心了。从前,他们在超载车厢内挤得像“相片”,现在透过车窗,就能看到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
真情赢得尊重演绎和谐
4月10日6时许,记者来到七台河市第八小学校。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几名交警正在雨中疏导车辆,指挥刚从送子车上下来的孩子有序过街。
学校教导处主任丁方君说:交警同志很辛苦,我每天早上一到校园,就看到他们已经守在了这里。
第八小学处于城乡结合部,又紧邻308省道,为确保孩子上下学安全,交警部门在学校门前设立了一处“护学岗”。目前,这样的“护学岗”在全市共设有21处,主要是在早晚高峰期护送临街的学校、幼儿园孩子过马路,检查送子车等车辆依法运营。
干警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校方和家长一致认可,也感染了送子车经营者们。
在七台河市新兴区的第一小学门前,记者见到了正在等候学生放学的送子车司机高师傅。他说:“一开始,我也不理解给车改色、揭膜的要求,可交警同志耐心细致做我的工作,而且看到他们每天起早贪黑那么辛苦,觉得这确实是为了安全,对孩子、对我们都是好事儿,就积极配合了。”
期间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儿。有一位送子车老板给支队政委柳万喜打电话,说他的车这几天因为改颜色耽误了送学生,咋办?柳政委二话没说,马上派几辆警车赶去应急。对方找茬儿不成反被打动:服了,你们说咋办咱就咋办!
有铁腕,也有柔情。短短几个月时间,七台河市交警支队的干警们风雨无阻,用汗水与智慧,在川流不息的街巷间织起了一张无形的安全网,佑护着希望,演绎着和谐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