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兴安岭
搜 索
大兴安岭警方两个月破获6起黑彩案件 涉案金额150万元
2012-04-29 05:58:48 来源:生活报  作者:李伟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4月29日讯 买彩票时都想中大奖,但多数人都知道此事不可强求;但是,也有一些人天天觉得五百万、一千万、甚至上亿的奖金能砸到自己头上。然而,正规彩票不仅数字要对,还有排序;中不了怎么办?在一些不法分子的运作下,黑彩“应运而生”,给了这些人中奖的“曙光”,他们开始疯狂地买黑彩。可他们没有想到,天上砸下来的不是大奖,更多的是“炸弹”,“炸”得他们倾家荡产。

  近两个月,大兴安岭警方共破获6起黑彩案件,涉案金额近150万元。这6起黑彩案是众多黑彩案的一个样本,嫌疑人专向熟人下手.不断发展下线,用“一夜暴富”的大饼,坑得彩民倾家荡产。26日,大兴安岭警方向记者还原了黑彩案的真相。

  40多岁的小敏是塔河县秀峰镇人,家里说不上富裕,却也衣食无忧。然而,好日子却在一年前戛然而止。因为小敏的丈夫在那时接触到了黑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多次劝丈夫罢手,但丈夫不但不听劝,反而投入越来越多,每天最少都要下注500元,多时1000多元,但几乎每次都赔钱而归。

  赔钱之外,小敏丈夫的情绪也越发不好,以前两人很少拌嘴,如今丈夫却动不动就对小敏施以拳脚。“他赔了钱,回家,心情不顺就打我,我几乎天天挨打。”小敏痛苦地说,丈夫买黑彩不到一年,家里8万元积蓄就全搭了进去,还欠下不少外债。“儿子才上初中,如果他继续执迷不悟,这个家就彻底毁了。我恨透黑彩了,是它把我原来那个爱孩子、有责任心的丈夫夺走了。”无奈之下,小敏决定向警方求助。

  大兴安岭塔河县公安局副局长许峰接到报警后,立即部署经侦大队队长韩言鹏带队,于3月23日下午对举报人提供的两个黑彩窝点进行核实查证。次日晚,12名民警进入两个黑彩窝点,将涉嫌经营黑彩窝点的嫌疑人王某和贾某抓获。

  记者从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公安局经侦支队了解到,这只是大兴安岭地区最近破获的关于非法经营黑彩案件之一,今年3月到4月,大兴安岭地区共破获类似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涉案金额近150万元,其中,大兴安岭塔河县公安局破获3起,涉案金额合计51万余元;呼中区公安局破获1起,涉案金额10万余元;漠河县公安局破获2起,涉案金额85万余元。

  所谓黑彩,顾名思义,是由私人组织的不经彩票管理机关登记核准、没有工商注册且不缴纳税金的非法彩票,由一些“黑庄”私自售卖。说白了就是一种赌博行为,只是披上了貌似“冠冕”的外衣。

  侦查员说,黑彩一般通过高赔率和提升服务“质量”招揽彩民。为汇聚人气,“黑庄”还会给彩民提供很多便利,比如只需电话报号、下注,即可购得黑彩,无需支付现金。开奖结果公布后,再一并清算。而发明新玩法、提高赔率和增加“返水”是“黑庄”间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都不把握,看起来中奖率和赔率高的玩法,其实是庄家经过多次实验后推算出来的,最终的赢家永远是庄家。”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公安局经侦支队负责人介绍说:“我省黑彩大庄家一般集中在大的城市,他们向下面各地市辐射出一张错综复杂的庞大黑彩网络。大庄家手下都有一批‘经营者’,直接为庄家招揽‘客户’的为一级,一级下面还有二级、三级。这些人像推销员一样,每天在一些彩票中心游走,通过关系网为庄家‘拓展业务’。”

  作为回报,庄家会为“经营者”提成,之前提到的6名犯罪嫌疑人均属于三级,一般彩民投一注在82-100元不等,他们可从中赚取5块钱提成。买黑彩是赌博,而做经营就像传销,是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黑彩背后的大庄家从来不会露面,彩民连庄家是谁都不知道,如果真中了大奖,也根本拿不到钱。

  此外,警方在破获这6起黑彩案时发现,嫌疑人作案的地点和手法较之前更隐蔽。据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公安局经侦支队负责人介绍,这6起案件的黑彩点都设在嫌疑人家里,均是居民小区楼内或平房区。在作案手法上,之前彩民与黑彩“经营者”之间主要靠网络报号,付款方式多为银行汇款,侦查取证时,只要调取电脑记录和银行账目就能很快侦破案件、核实证据,可现在他们多为电话直接报号、现金交易,每天记账,隔几天结算一次,结算完就马上销毁作案证据,这都给案件侦破、取证增加了难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黑彩不能公开宣传,多数“经营者”都从熟人下手,形成黑彩销售网络。在此过程中,一些买黑彩赔本的人也被发展成下线,帮忙拉拢购黑彩的人员,以便从中“抽水”。

  在呼中区非法经营黑彩的犯罪嫌疑人王某被捕后说:“黑彩买家以前都是公彩爱好者,可是时间久了,觉得玩公彩不刺激、不过瘾,面对黑彩的高额奖金很难禁得住诱惑。而且彩票爱好者一般都喜欢扎堆,一个朋友买了黑彩,一传十、十传百,速度是很快的。像我的黑彩点,屋里一般十多个买彩人都是朋友,偶尔有人中了几千块,大家都是羡慕加嫉妒,更刺激其他人的侥幸心理。这样恶性循环下来,最后往往都是倾家荡产,甚至夫妻反目,父子成仇。”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