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8日讯(龚南红 张久明 记者王蕊) 记者18日从省卫生厅了解到,我省今年在6个地市建立监测点,对7大类、120个品种进行风险监测,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监测结果。截至目前,2012黑龙江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正在实施中,前三个月效果良好。
今年,我省将在哈、齐、牡、加等6个地市建立监测点对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7大类,新鲜蔬菜、肉、粮食、婴幼儿辅助食品等120个品种、1860份食品样品进行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常规监测;对鲜肉、婴儿配方食品和水产品3大类,食品中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禁用药物和非食用物质18个检验项目,371份样品进行对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专项监测;对生鲜肉(畜、禽肉)、熟肉制品等10大类,18个检验项目,2232份食品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常规监测;对肉鸡生产加工过程进行食源性致病菌专项监测。其中,食源性致病菌专项监测还包括耐药专项监测和溯源分析专项监测,涉及样本近1000份,检验近30000项次。
据悉,我省将进一步建设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系统,加强对食源性疾病数据的收集、报告和管理,继续完善覆盖我省13地(市)、132个县(区)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加强对10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的督导力度,做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