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19日讯 5月8日,在突如其来的车祸中,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将两名学生救起,自己却被碾压在车轮下,她将生的希望传递给了学生,将危险留给了自己。
一
张丽莉老师的安危,得到中央和省领导的高度关注。
11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打电话给省委书记吉炳轩,向张丽莉及其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并转达对张丽莉的崇高敬意。她要求省委、省政府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吉炳轩当即向佳木斯市委、市政府传达了刘延东的慰问,要求医疗部门不惜一切代价对张丽莉进行精心治疗。
15日下午,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委托,省委书记吉炳轩专程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看望张丽莉,向张丽莉致敬,向其家属表示慰问,并感谢医务工作者的精心治疗。
16日上午,团省委负责人代表团中央对张丽莉家属进行慰问,转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对张丽莉的慰问和敬意。
16日,教育部总值班室给省教育厅打来电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请教育部通过省教育厅再次转达对张丽莉及其家属的问候。
17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宪魁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看望张丽莉。
连日来,张丽莉老师的安危牵动着龙江3800万人民的心,激发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责任感。
从5月8日到18日,医护人员连续奋战,日夜不间断地工作。
二
5月8日,佳木斯市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后,立即派出急救车赶赴事发现场,将伤情严重的张丽莉送往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抢救,呼啸的救护车警报声,划破夜的宁静,一场挽救张丽莉生命的接力开始了。
救护车还在路上,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已经启动了突发应急预案,开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仅仅20分钟50名医护人员就全部到位,做好了接诊准备。急救车辆到达后,市中心医院立即组织专家会诊,为张丽莉进行了5个半小时的“急诊双下肢高位截肢术”治疗。市中心血站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保证抢救用血,2天时间通过绿色通道紧急供血12000毫升。
5月12日中午,哈医大一院接到省卫生厅的指示,到佳木斯为张丽莉进行会诊救治。哈医大一院由一位副院长带领由各科骨干组成的专家组,争分夺秒地赶往佳木斯。专家组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为张丽莉进行紧急会诊,会诊后专家组认为,张丽莉伤情严重,需要立即转送上级医院进行救治,拯救张丽莉的接力棒向哈医大一院传递。
转院抢救的风险很大,从佳木斯到哈尔滨的路上,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不过,省卫生厅和哈医大一院的领导都下了决心:虽然会有风险,但是必须冒险,必须要用最大的努力挽救英雄教师的生命。当晚11时左右,哈医大一院专家组与当地医院医生组成车队,连夜护送张丽莉到哈医大一院继续治疗。省卫生厅厅长赵忠厚反复强调,一定要用最好的救护车、最好的医护团队来负责张丽莉的转移。两辆看似普通的急救车上,配备有最先进的急救设备,被称为“移动的ICU”。车内的医护人员时刻关注着张丽莉身体的各项指标,一旦出现异常,马上就要和车队的专家联络。车队后面的医学专家精神更是紧张,一旦张丽莉生命出现危急状况,他们必须马上进行抢救。“从离开中心医院到张丽莉进入ICU,我的神经一直都绷得很紧,一直到现在也放松不下来。”哈医大一院骨科主任毕郑钢教授对记者说。
每快一秒钟,张丽莉生的希望就越大,整个高速公路上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5月13日凌晨2时55分,张丽莉被安置在哈医大一院ICU隔离病房。
张丽莉入院后,专家组连夜组织ICU、骨科、呼吸科、胸外科、普外科、感染科、影像、超声、药剂等科室专家进行会诊,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会诊后为张丽莉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专人专护,随时进行病情总结和讨论,尽一切努力挽救张丽莉的生命。
ICU病房外,省卫生厅领导与哈医大一院专家组以及从北京赶来的专家一同召开紧急会诊,探讨张丽莉的伤情,研究下一步治疗方案,一直到13日上午,省卫生厅的负责人才离开医院,回到单位继续研究如何协调张丽莉的救治工作。
5月13日下午,在外地出差刚刚返回哈尔滨的哈医大校长杨宝峰院士没顾上回家,就直接赶往哈医大一院了解张丽莉的病情。
出差返回医院的哈医大一院院长周晋,5月14日早晨看望张丽莉,并亲自主持全院专家会诊。医院决定,举全院之力进行抢救,不惜一切代价。当即成立抢救张丽莉专家医疗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病房主任都参加抢救专家组,各病房派出教授随时参加换药和治疗工作。
为做好张丽莉的抢救工作,专家们一直坚守在ICU病房之中,密切关注张丽莉病情的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几位专家组的成员从12日中午到13日晚,连续工作了30多小时没有休息。专家们只有一个愿望,一定要尽全力挽救英雄的生命。虽然这些医护人员已经十分疲惫,但他们依旧坚守。一位参与抢救的医生告诉记者:“虽然很累很疲倦,但是我连咖啡都不敢喝,因为害怕手抖,影响治疗。”
17日凌晨,卫生部医政司率领卫生部专家组到达医院,连夜与哈医大一院的专家组共同会诊。当天上午,为张丽莉做了一些相关检查之后再次进行会诊。
三
回想起接诊情形,哈医大一院ICU病房主任赵鸣雁说:“晚上7点多,科室接到张丽莉要转到医院的消息,就紧急挑选最具专业经验且心细的护师随时待命,全科室严格消毒备战,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没有人离开,都想尽一份力。”
各科专家汇聚ICU为张丽莉会诊的时候,护士们也早已做好配合医生诊治的准备。医院成立了护理小组,挑选高年资护师为张丽莉进行护理操作,并配一名护士进行每日的消毒隔离,这是为了控制感染,有利于张丽莉的治疗。
双重隔离间内,医院的护理人员不断地做着护理操作。即便在张丽莉昏迷的状态下,她们也希望通过护理操作,给张丽莉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她们严密观察着病情,将护理记录在特护单上,即便体征平稳时,也没有丝毫放松。因为疼痛和体质虚弱的缘故,张丽莉的汗液很多,护士们一遍遍地擦洗,还要小心避开其它外伤。张丽莉带着气管插管,痰液多且粘稠,护士们站在床旁,不断地为呼吸机添水,做好湿化和随时吸痰的准备。每日的几次换药是护士们最辛苦的时候,五名护士要完全地将张丽莉托起,并距床一定的距离才能让医生更好地换药,换药的时间最短也需要二十分钟,很多时候,护士们的手臂都是微抖麻木的,但是她们从不言苦从不说辛劳,不仅因为对象是舍己救人的张丽莉,在她们心里,全心全意护理是她们应尽的职责。
哈医大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磊告诉记者,为了让英雄得到最好救治,张丽莉的每一个治疗细节都有医生跟踪,比如各项化验、外出陪检、给药、病情观察,成立了由9名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的护理小组,24小时不离张丽莉的身边。
“我们在给张丽莉治疗时,很多护士都会流泪,有的是因为感动和敬仰,有的是因为难过和心疼。在我们心中,她不只是病人,她更像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姐妹。她对我们说谢谢,可是我们也想对她说声谢谢,她的奉献,她的坚强,会成为我们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精神力量!”王磊说出了哈医大一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