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5月20日讯 1988年4月12日,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丁香为哈尔滨市市花。丁香花不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生命力极强,丁香花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改善环境、调节空气的作用。
5月的哈尔滨,丁香溢城。久违的丁香花香,再次浸润到哈尔滨人浪漫的生活中。
今年的花为何开得如此香浓?从这场“丁香满城”开始,我市已着手实施17项丁香景观建设、打造100条丁香特色示范街路。为了重塑“丁香城”,我市正从“一建二补三调”三方面入手,统筹推进丁香景观建设,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结合新区建设、城区改造,着力打造成片、成带、成线、成组团的丁香绿化景观,让丁香真正溢进市民的生活。
白明霞将20年前大学毕业后进入科研部门研究丁香,看作她一生中最幸运的事。“业界目前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有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同时便有了丁香,它的花香伴随这座城市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
作为市城市绿化办公室丁香研究资深专家,白明霞曾与国内很多研究哈尔滨自然史的专家探讨过。大家的一致结论是,哈尔滨最早一批“洋丁香”是中东铁路修建时俄国人带过来的,学名叫“欧洲丁香”,也是哈尔滨现存最普遍的一种。
丁香,这种植物非常适合哈尔滨的气候。它强健、耐旱,且生态效应非常大,成本低、成活率高,抗污染。包括蓝丁香在内的一些品种,还可以改善土质。
百年历史长河中的城市变迁,并没有破坏哈尔滨保有的丁香树种类。白明霞告诉记者,世界上丁香原产达32种,我国原产27种,而目前,哈尔滨街路的丁香树达到了10余种、近百个品种,126万余株,主要分布在街路、公园、庭院、防护林和风景区。其中,十年以上的35万株、十年以下的91万株。
“丁香的平均寿命很长,如果保护得好,活过百年没有问题。”白明霞说,“我们今年的种植规划中,试图更多考虑到丁香树品种的优中选择与花色提纯等技术因素,以及街路景观搭配、延长花期等景观因素,用一个全方位的计划,重新打造一个真正的‘丁香城’。”

丁香溢城,缘自保护。近年路桥建设过程中,城绿办以“只移植、不砍伐”为原则,努力保住每一棵丁香树、每一簇香气。
不过,哈尔滨的丁香树在近十年间日渐减少。“人为破坏并不是丁香减少的主要因素,丁香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路改建设。”在市城绿办园林风景管理处副处长马常辉看来,城市发展与道路扩张的过程中,绿化不可避免地要为道路让路。我市在2007年提出建设“丁香城”这一概念,但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最近3至5年,街路丁香受到的影响最大。“现在,丁香的保护势必要被重新重视起来。不仅是为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还有哈尔滨‘丁香城’这块招牌。”
事实上,同样在这十年间,气候因素也明显影响到了哈尔滨丁香的生长状态。白明霞非常清楚地记得,1989年5月1日至10日前后,哈尔滨丁香迎来盛花期,在20日前后才接近尾声。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汽车尾气排放等因素导致城市温度升高,丁香花期提前,甚至出现了紊乱。“人们都以为今年花期晚了,实际上今年与1989年的气候非常相似,对丁香刚刚好。”
今年,市城市绿化办公室已经从丁香花期开始,扩大丁香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建设丁香景观建设项目近百项,计划栽植丁香5万余株。市城绿办将以丁香为骨干树种,与其他绿化植物合理搭配,结合新区建设和城区改造,着力打造成片、成带、成线、成组团的丁香绿化景观。为了完善丁香景观建设,对有条件栽种且已种植丁香的现有绿地的补植力度也将加大。其中,公园绿地、休闲林地及部分景观道路,也被列入补植重点。
“我们还将调整绿地内原有长势不好的植物品种,增加丁香栽种比例。”马常辉说,“一棵丁香树幼苗要达到景观效果,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我们的计划让市民身边处处有花香,也同时呼吁市民减少破坏,共同维护。”
在市城绿办反复的调研、试验后,更多优良的丁香树种将搭配“上街”、点缀城市,将“丁香城”的这场重塑发挥到极致。
市城绿办把对市区房地产开发的行业指导作为重塑“丁香城”的一个新思路。“哈尔滨很多打造园林小区的开发商多来自南方。”马常辉说,“他们通常会将自己从南方引进的稀有树种放进庭院里,但这些树种并不一定适合哈尔滨的水土。我们正在潜移默化地向开发商渗透‘丁香思想’,且大多数时候,建议都会被采纳。”
走访中,不少市民也对城市规划提出了他们的意见:既然计划要修整某一条街路,就尽量不要此继续补种丁香,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而对白明霞这样的科技人员来说,丁香的科学研究分科研与应用两个领域。除了在自己的实验园里继续研究并保护丁香的各种稀有物种外,白明霞更希望让更多优质的丁香品种上街,花色要提纯,质量要上乘。“现在我们重塑‘丁香城’的,我的理解是,我们不仅要一座城市充满花香,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区别于其他花城的特色:哈尔滨的街路上不仅能够看到别城没有的物种,且花期不同的丁香应该被错综搭配起来,尽量延长丁香花在哈尔滨的观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