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哈市各界妇女掀起以实际行动向张丽莉学习的热潮
2012-05-24 07:41:0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4日讯 生死瞬间她把学生推开,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

  28岁“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瞬间闪耀的人性光芒、片刻迸发的壮美举动,深深震撼着哈尔滨女性的心灵。在为有这样一个好姐妹而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全市各界妇女的声音坚定有力:将爱接力传递,是对“美”的最好呵护!

  本能背后是一颗纯洁高尚的灵魂

  “年仅28岁的张丽莉人生经历十分简单而平凡,但就是这位平凡的女教师,却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伟大抉择。她不顾自身安危保护学生,凭着一种本能迈开腿、伸出手。这本能的背后是纯洁高尚的灵魂。”市妇女培训学校校长刘淑萍说起张丽莉的事迹声音哽咽:生命是如此脆弱,脆弱到一场变故就能改变人生轨迹;生命又是如此坚强,明知向前一步是危险,却能勇敢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瞬间爆发的勇敢与忘我让很多人为之震撼。究竟是怎样的精神给予张丽莉如此强大的动力,可以置生死于度外?刘淑萍思索后认为,是她作为师者的一份责任,是她发自心底的对于善良的坚持。

  哈尔滨国大公司董事长徐凤玲第一时间获悉丽莉老师舍己救人的壮举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每天打开电脑,她总是第一时间搜寻张丽莉病情的最新进展。她说,丽莉的行动是伟大的,她让我泪如泉涌,心痛不已。她践行了中华民族上善若水、大爱无疆的道德情操。正是平时她关爱学生的涓涓细流不断地汇集沉淀,才有危急时刻的果决付出。大爱、大美,这种精神恰是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价值所在。

  任何时代都离不开高尚精神的路标

  “最美女教师”是社会公德和大爱精神的一面镜、一盏灯、一杆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机关党委副书记丛肖南认为,社会需要榜样的引领。任何时代都离不开高尚精神的路标,张丽莉老师舍身忘我的瞬间迸发出的感天动地的美丽已永恒定格在人们心中,而由此引发和掀起的空前的社会关爱热潮,也让全社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民族精神凝聚而形成的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一份刻骨铭心的师德大爱,留给世人经久传承的人间大美。这美,让人揪心地痛,又让人肃然致敬”,市公安医院院长邱晓红说。连日来,张丽莉老师的病情时刻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这份牵挂是对她在生死抉择面前大义凛然的无比钦佩,是对她用鲜血甚至生命诠释师德力量的无限崇敬,是对传统道德和人性回归的热切召唤。相信张丽莉的大爱之举,必将唤醒更多人发自内心最本质、最真诚的爱,也必将以众人的自我“小爱”唤起整个社会之“大爱”。

  心怀敬爱之心做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感动之余,我们从张丽莉老师身上学什么?这是所有人需要思考的。

  危难时刻不常有,工作职责时时在。道外区南马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艳茹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会以张丽莉老师身上的无私大爱精神激励自己,面对地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要再多一分理解、一份关心,带着爱和畏敬之心去工作。面对琐碎而繁杂的工作任务要再多一份担当和责任,为地区和谐发展竭尽全力。

  女出租车司机朱业用她朴实无华的语言说,这些天来,张丽莉老师舍己救人的光荣事迹,一直感动着我,每天都要关注丽莉老师的状况。在我本职工作中虽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我每天拉载许多人出行,将我的爱传递给别人的最好方式就是保证他们的乘车安全。我相信,在张丽莉老师事迹的激励下,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她一样的人,在各行各业中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张丽莉老师一篇演讲稿的结尾。南岗区荣市街道三姓社区党委书记、巾帼志愿者丛晓薇已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说,作为社区工作者、巾帼志愿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十几载春秋里记录着我们为人民服务执著的人生轨迹,上百次月缺月圆折射的是我们对社会事业的倾注与追求,几千个日夜轮回铭刻的是我们对社会的负责与使命。我一定像丽莉一样心怀敬业之心、奉献之爱,做一块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发挥社区爱心公益协会作用,对社区的贫困儿童和空巢老人定期开展帮扶解困志愿服务活动。

  情未竟,语未尽。张丽莉精神掀起的爱的浪潮仍在涌动。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