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5月25日讯(记者 侯巍) 24日下午,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旅途颠簸,记者终于抵达海伦市永富乡连生村高铁成的家。铁成的家不大,分前后二个房子,前面砖房是哥嫂住的,后面土房子是父母住的,两个房子中间相隔几十米,园子里一下未插秧的稻苗一派绿意。
孝顺儿子:帮妈妈做被子
见到记者的到来,高铁成的母亲崔云凤很意外,“这大老远的还让你们跑一趟,快进屋歇歇吧。”记者发现,铁成的家很简陋,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电,炕上放着两台电视。高妈妈说,旧的这是亲属送的,看了好几年了,但也很清晰。新的是海伦广播电视局送的。一群小鸡的叽叽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高妈妈说,这些小鸡是铁成回来那天开始孵的,这几天刚孵化出来,铁成提前二天归队,18号走的时候这些小鸡还没有孵出来。
说起儿子,崔云风眼里含着泪水,高铁成当兵第一个月津贴,也就300多块钱,自己没舍得花,给妈妈买了一个银手镯。妈妈平时不舍得戴,这回去哈尔滨特意戴在了手上。
高妈妈说,农村的孩子立事早,知道母亲身体不好,铁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了,自己的衣服坏了也都自己缝补,有时候看到家里的被子脏了,就拆下来洗净后缝上。特别是当兵后,回趟家不容易更是抢着干活。知道家里困难,铁成每年都往家里寄钱,当士官后每月津贴2200元,只给自己留下200元的生活费,其余的全部寄给家里。高妈妈说,孩子每次回来都会给自己买衣服,给家里人买衣服。这孩子特别孝顺,这次回来,领着姥爷去医院做了手术。
铁成的爷爷80多岁了,眼睛也不好,但说活清晰。他指着眼镜说,这是我“老孙子”上次探亲回来时给我配的,我的眼睛越来越不好,看东西都模糊了。现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这孩子能好好的。
|
高铁成:当兵一样会有出息
陈振和是连生村支部书记,看着高铁成长大。他清楚地记得,2007年,高铁成背着书包来找他,说自己想去当兵。陈问他这事和家里商量了没有。高铁成说,自己家里经济比较困难,自己上学得需要很多钱,而当兵也一样会有出息,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崔云凤当时不愿意孩子当兵,自己不识字,买袋化肥都找别人帮忙,她希望供孩子念书考大学。看到孩子心意坚决,父母最后同意了孩子去当兵,当时赶上北京来选拔,高铁成经过严格筛选后被选中了。
铁成当兵五年,只回过三次家,每次回来都把军装一起带回来。但舍不得穿,怕来回坐车弄脏了,要等到回到部队时才换上。
在铁成所在的小学——连生小学操场上,十几个孩子在两个老师的看护下嘻闹着、玩耍着。校长、铁成小学时的班主任贾子龙说,虽然已经很多年了,自己仍清晰记得铁成当年的样子。当时班级一共38名学生,是班级的体育委员、劳动委员。贾老师说,铁成是个文静、爱钻研的学生,学习上遇到难题自己不解决了决不罢休。记忆最深的是在铁成5年级的时候,班级开展了“我的理想是什么”的主题班会,当时铁成说自己要当一名军人,要保卫祖国。就在前几天,贾老师在乡里遇见了回家探亲的铁成。铁成一眼就看到了老师,主动和他打招呼。几天以后,就发生了高铁成救火的事情,贾老师对铁成的行为一点也不感觉意外。
|
家里的田,乡亲帮你照顾
24日15时,在铁成家的水田里,乡亲们帮着铁成家进行水稻插秧。海伦市永富乡党委书记贾云喜介绍,自己从医院回来后,立即组织乡亲们帮助铁成家里搞生产。目前,铁成家的俩晌水稻田已经快插秧完了。由于铁成家比较困难,乡党委、政府送来了5000元钱救急。“请铁成放心,家里有什么困难,乡亲们会帮着照顾的。”
离开铁成的家,记者们走在乡间道路上,两旁的白杨整齐挺拔、高耸,阳光照耀在片片绿叶上,发出亮闪闪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