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0日讯 汛期将至,牡丹江市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如何?5月29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经过两年的建设,牡丹江市防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基本建成,入汛前可实现山防洪灾害信息省、市、县(区)互联互通,山洪灾害预警可第一时间传达至村屯,为牡丹江市易发山洪危险区的群众撑起了一顶“生命保护伞”。
据了解,防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是根据不同等级的防洪预案启动相应预警,并将预警信息发布给危险区的村、组、户,直到个人,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牡丹江市山洪灾害特点是季节性强、频率高,主要发生在6—9月份,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每年汛期都有山洪灾害发生。与以往预案式的防山洪措施相比,新建设的防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更灵活及时。
截至目前,牡丹江市城区山洪灾害防治系统建设完成了85处雨水情监测站、58处自动预警站,建设1个市直、4个区、13个乡(镇)办事处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并重新编制了区级、乡镇级、村级山洪防治预案,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建设。同时,市水务局与市气象、水文部门共享已建的4个水位站和6个雨量站,组成城区雨水情的监测站网,架构集网络、数据库、地理信息技术与一体的监测预警平台,建立了群测群防的预警机制与组织体系。今年入汛前,各县(市)区的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将实现全区域的联网。
在阳明区磨刀石镇大安村,一个水桶样的雨量监测器、一个大喇叭、一个电子平台,构成了该村防山洪灾害预警的基础。如果上游区域雨量超过自动雨量监测器预警系数,有可能引发山洪灾害,该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预警系统传达至市、县(区)级监测预警电子平台和位于受威胁地区的村屯,同时,该村屯中心处的喇叭会及时响起,材干部用移动电话就可以通过喇叭引导村民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