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设计者解读牡丹江八条重点街路升级改造规划
2012-06-01 09:32:10 来源:牡丹江大鹏新闻网  作者:张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牡丹江5月31日讯 今年,牡丹江市确定升级改造光华街等八条重点街路。改造后的八条街路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市民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按照“滨水、园林、现代、简约”的基本定位,市规划局整合本地设计资源,组织市规划院、建筑院,在上海同济大学苗阳博士、北京中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于雷博士、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院代琛莹硕士、北京古园林设计院刘征高级景观师的参与下,合作完成了八条街路的升级改造规划。记者采访了部分参与规划的设计者,听他们详细解读八条重点街路升级改造规划的理念以及相关细节。

  光华街--魅力之路

  光华街是城市的重要交通联系通道,是展示城市魅力、城市发展历程和城市文明的窗口。规划围绕“留、拆、改、净”方针,着力打造路畅、街美、景优、宜居的城市形象。充分挖掘光华街的内涵与特色,强化光华街的对外窗口作用,将光华街建设成现代、文明、整洁、有序、美观的城市风景线。

  光华街的建筑风格和色彩以明快、暖色、中低彩度为主,色彩以“米色系”及“咖啡色”系为主基调,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建筑功能调整变化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形成色彩丰富又统一和谐的城市色调。

  规划将光华街分为三个区段:第一段从西三条路至东四立交桥,长度为1540米,本路段以公共建筑、绿化、广场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第二段从东四立交桥至富江路,长度为1960米,本路段以绿化、4S汽车展销厅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第三段从富江路至铁岭河大桥,长度为2050米,本路段以绿化、工业建筑为主要景观构成元素。

  地明街--民生之路

  地明街上汇聚了曙光新城、希望家园、绿地凯旋城等民生项目,是展现城市经济发展的民生之路。

  地明街的规划设计中始终以人为中心,通过视线通廊、中心绿化、广场和步行道串接各个功能区。通过协调,使该地段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发展为以商业景观为特色、生态自然景观相协调、兼顾土地持续发展并存的优化规划设想,从而营造出一种宜人的商业和自然相协调的环境。

  地明街作为我市具有特色的街道之一,设计中突出了其中央核心的独特区位和功能特色,构筑与其相称的城市形象,创造出集商业、行政、居住、交通等为一体的道路景观,打造牡丹江街道品牌。

  规划将地明街分为四个区:科教文化风貌区,西起兴中路东至康安路;商业休闲风貌区,西起康安路东至新华路;商住混合风貌区,西起新华路东至纺织一路;生态居住风貌区,西起纺织一路东至北安路。

  新华路--健康之路

  设计者依托新华路城市体育设施集中的优势,致力打造出一条集生活性、交通性于一体的运动景观路。

  新华路的建筑风格定位是现代主义风格,通过简洁、明快与方整的建筑外形体现出时尚之感。新华路两侧建筑以商住混合及办公为主,在建筑色彩控制中应充分体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采用简单明快的色调,以浅黄及浅棕色的暖色为主,适度的点缀比较艳丽的颜色,提升建筑立体效果,营造轻松活泼、富有活力的建筑景观。

  新华路的规划结构分为三个区:

  活力运动区:依托北山体育场及北山公园的资源优势,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将该区域打造成牡丹江市的市民健身中心。

  疗养康复区:该地段内现有林业中心医院和第一医院均为牡丹江地区重点医院。规划突出医院的疗养康复功能,将该区段打造成桥北区域的医疗中心。

  城市休闲区:北侧的三角绿地已经成为附近居民的休闲互动的好去处。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三角绿地,并结合金龙溪综合整治的良好契机,积极开拓城市开放空间,营造良好的城市休闲区域。

  北安路、东四条路--跨越之路

  这两条街路是城市重要的南北交通通道,集多种城市元素于一体,是展现城市跨越发展速度的交通性道路。

  北安路、东四条路的规划原则是传承地域的色彩历史文脉,尊重地域建筑的惯用色,营造景观的统一性与连续性,营造适度的变化与繁荣气氛,培养地域特征,创造有个性的景观,应用配色调和法则,营造和谐景观,尊重建筑形态,选择吻合的配色,关注色彩的耐用性问题。对北安路、东四条路现有建筑色彩进行整合,尊重城市建筑惯用色,以砖红色、浅灰色、咖啡色等暖色调为主,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选择不同的颜色作为辅助色彩,在同一中寻求变化。

  规划在保障北安路、东四条路交通顺畅的基础上,将其建设成集商贸、居住、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为主要功能的街路,打造成为展示牡丹江跨越发展的示范街路。

  南市街--印象之路

  南市街的蜿蜒之势与牡丹江的流动形态遥相呼应,现代、时尚的商业设施集中,这条路将被打造成具有城市历史发展印迹的景观路。在保障南市街交通顺畅的基础上,将其建设成集商贸、居住、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为主要功能的街路。

  南市街的规划结构有七个节点,即东四条路交叉口节点、柴市路交叉口节点、太平路交叉口节点、3号音乐泡广场节点、4号音乐泡广场节点、滨江花园入口节点、西三条路路口节点。

  对南市街现有建筑色彩进行整合,尊重城市建筑惯用色,以米黄色、咖啡色、浅灰色等暖色调为主,体现建筑自身时代色彩,尽量还原本色,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建筑功能选择不同的颜色作为辅助色彩。

  海林街--和谐之路

  海林街是城市的重要交通联系通道,是展示宜居城市魅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文明、城市和谐生活的窗口。

  规划将海林街着力打造成路畅、街美、景优、宜居的城市形象,充分挖掘海林街的内涵与特色,强化海林街的对外窗口作用,将海林街建设成现代、文明、整洁、有序、美观的城市风景线。

  海林街规划建筑风格以“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为主,体现简洁明快并且时尚的建筑特点。总体色彩定位是“和谐”,规划建筑色彩以明快、暖色、中低彩度为主,色彩以“暖系”为主基调。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建筑功能调整变化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形成色彩丰富又统一和谐的城市色调。

  兴中路--青春之路

  这条路上城市高等教育设施集中,即将打造成牡丹江特色鲜明的学院派景观路。

  规划对兴中路现有的建筑色彩进行了整合,尊重原有色彩,以浅棕、浅灰色等暖色为主要色系,对现有建筑进行统一色彩规划。兴中路的建筑风格定位是新古典主义学院派风格。改造中,将保留新建、质量较好的建筑,造型优美或者有重要地位、不影响道路改造、不破坏道路景观的建筑。拆除层数较低、质量较差或者建筑形象与周边建筑格格不入,并对周边环境、氛围有较差影响的建筑,或依据城市规划近期即将拆除的建筑。改造建筑外立面陈旧、色彩、造型等与环境协调性差的建筑,位于建筑底层的商业用房材料统一为理石贴面等高档材质。对建筑立面采用面砖且整体效果较好的建筑,采用清洗的办法,使建筑焕然一新。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