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交通部门支招:先上车再说去哪,车不走就是拒载
2012-06-05 08:46:34 来源:生活报  作者:战新宇 姜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6月5日讯 处于高寒地带的哈尔滨,由于冬季路滑、堵车,打车难一直是市民颇为头疼的事儿。所以冬天打车出现一个怪现象:打车市民总要先问司机“去不去”。“去不去”成了打车市民的口头禅,而这个习惯居然从冬季一直沿袭到了夏季。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尤其是一些繁华路段和商业区,一些市民打车时说出要去的地点后,总顺口问一句:“去不去?”

  “这是错误的。”对此,哈市交通运输局出租车管理处处长张玉祥表示,“正确的打车方法是,市民开车门就上车,然后告诉出租车司机去哪里。如果你已经坐在车上,出租车司机向你提出不承运时,就会被认定为拒载。”而如果出租车司机被认定为拒载,后果可是很严重的。“今年哈市出租车管理部门建立了出租车司机的诚信档案,驾驶员被投诉三次后,管理部门会锁定驾驶员的诚信档案,将其列入出租车行业的黑名单,两年内不许开出租车。 ”

  “去不去”的由来——

  冰城冬季打车难 拼车出行成常态

  “道里,去吗?”“不去,不顺路。”

  凛冽寒风中,冻得缩着脖子的打车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漫长的冬季,想出门就钻到暖和的车内、转瞬间回到家中的人群骤然增多,造成出租车冬季运行的承载率瞬间增大。由于天冷、路滑、堵车等多种原因,出租车挑客、拼客的现象便时有发生。

  哈市交通运输局出租车管理处书记李靖告诉记者:“由于哈市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冬天寒冷异常,每年的冰雪覆盖期更是达到了四个月的时间。这种特殊的极寒极地条件,导致了冬季哈市行车难的现象。据哈市一位交通专家计算,车辆在哈市冬季的行车时间较夏季平均延长了50%以上,也就是在冬季行车需要花费的时间是在夏季的一倍以上。举个例子,从哈市的安发桥打车前往河松小区,在夏季打车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而在冬季可能需要近30分钟。许多乘车市民均有在冬季坐车时间长的经历。这种特殊的天气,使得哈市的出租车驾驶员也很无奈。”

  车牌号为黑ATA6X2的出租车司机张日成表示:“都说出租车司机冬季开车拒载,实际上我们也想多拉乘客啊,多拉多赚的道理谁都知道。但是,由于道路冰多打滑,出租车的车速受到了严重限制,压根就跑不起来。有时去一个堵车的地方需要一两个小时,只能赚10元钱,还要耗油,市场经济下,我们也不能只当‘雷锋’啊。”

  习惯成为自然——

  打车先问“去不去”成口头禅

  现在,时值夏季,市民站路边打车时却仍不忘“去不去”这句话。

  1日至4日,记者分别在哈市新阳路、博物馆转盘道、北环路等多处路段看到,站路边打到车开口即问“去不去”的市民很多。

  “市民打车时,经常站在车外探着身子询问出租车司机‘去不去’,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打车时根本不需要询问出租车司机拉不拉载你,因为拉载乘客是出租车司机的‘天职’。正是这种不正确的打车方式,误导了出租车司机。个别驾驶员看到市民存在‘犹豫不决’的心理,出现错误判断,开车一走了之就出现了。”哈市交通运输局出租车管理处办公室主任王伯尊说。

  “一些市民错误的打车方式,变相造成了这种怪象似乎成为了行业的‘潜规则’。这种不正确的打车方式,也使得一些司乘之间的矛盾加深。”哈市交通运输局出租车管理处副处长冀智说。

  交通部门支招——

  只要坐上车司机说不去就算拒载

  4日,记者从哈市交通运输局出租车管理处获悉,为配合哈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哈市交通运输局在出租汽车行业内开展了“树立的士新形象,携手共创文明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同时,在行业内率先要求哈市的驾驶员做到“三不两遵守”,即:“不拒载、不强拼、不绕行,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行业服务道德规范”。

  同时,提醒市民在打车时要注意自身的打车行为是否规范,希望市民在打车时做到“四不三注意”。“四不”即不在红色信号灯停车时打车;不在禁停、禁行路段打车;不在影响道路畅通的地点打车;不打无正规标识的非法营运车。“三注意”即注意打车坐上车时说去向,不要招手停车后询问司机去不去;注意观察计价系统变化,出现异议及时留存证据;注意打车时看明所乘车辆企业标识和监督卡信息,以便发生问题投诉和寻找遗失物品。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打车市民的正确打车意识和约束个别出租车驾驶员存在的拒载行为。

  “看见出租车开启空驶牌后,市民应该在路边招手示意停车。当出租车开启空驶牌停靠在你的身边后,市民应该直接打开车门上车,不要出现在车下询问‘去不去那里’的不正确打车方式。因为这种不正确的打车方式,会误导出租车司机,使他们在判断上出现错误认识。正确的打车方法是,市民开车门就上车,然后告诉出租车司机去往哪里。如果出租车司机在你已经上车后,向你提出不承运的要求时,就会被认定为拒载。”哈市交通运输局出租车管理处处长张玉祥介绍。

  拒载司机将受严罚——

  建“诚信档案”三次拒载停业两年

  据张玉祥介绍,提醒市民采用正确的打车方式的同时,哈市出租车管理部门更是在全行业内率先建立了哈市出租车司机的“诚信档案”,行业管理部门将哈市所有在册的出租车司机的姓名及身份信息统一存入电脑里,进行统一备案管理。

  当有出租车司机被市民投诉后,行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诚信档案”,在输入出租车车号后,迅速知道驾驶员的姓名和所在公司,并在第一时间通知驾驶员被市民投诉了,要求被投诉的出租车驾驶员来到出租车管理部门接受核查。

  一旦核查成立,该驾驶员将被一次性记上15分,在诚信档案里标明该驾驶员被投诉的次数和日期。当该名驾驶员被投诉三次后,哈市出租车管理部门会立即锁定该驾驶员的诚信档案,将其列入出租车行业的黑名单,在两年内不许其开出租车。

  哈市出租车管理部门提醒,市民一定要采用正确方式打车,做一名文明城市的打车者,也提醒哈市的出租车驾驶员在运营中一定要杜绝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出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为城市形象抹黑。

  生活快评:“打的”本应理直气壮

  “招手即停”、“上车直达终点”本是打车轻松写意的标志。然而,近几年打车难却成为全国多个城市的通病,方便之举被演绎成种种“不方便”的常态。频繁遭遇拒载,甚至使一些市民患上了“打车恐惧症”,宁可等公交车也不去“遭那份罪”,问出租车司机“去不去”更成为一些市民打车时的“口头禅”。

  乘客付钱,出租车载客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我们遭遇的却是乘客低声下气哀求、出租车司机挑三拣四拒载的“潜规则”。这种“潜规则”的出现,凸显了出租车司机职业道德的缺失。而探头、GPS定位系统等各种监控设施的无奈上马,更是对这种职业道德缺失的最大讽刺。近段时间,我省“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引起举国关注,我们赞美、敬佩这样拥有职业操守和人际善意的人。可现实生活中,一些职业道德最起码的底线却被一些“利字当头”的人频频突破。

  “潜规则”不是不可破,关键是作为乘客更应该拿出维权的武器与勇气。监管部门曾多次表态,“乘客坐上车,出租车司机拒绝拉载即视为拒载,而拒载三次要面临停业两年的严罚”。所以,我们打车时理直气壮才是对付拒载的最好武器。

责任编辑:王凌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