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黑龙江电力助牡丹江迈强市之路
2012-06-08 17:17:33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万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8日讯 201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提出实施工业立市战略、金融强市战略、贸旅牵动战略的“三大战略”的整体目标,为助力牡丹江市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2012年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所属牡丹江电业局实施三路突进,助力牡丹江站在新起点,吹响迈向强市之路的号角。

  实施大项目 支撑经济跨越跳板

  为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通过实施电力建设发展战略,全力促进牡丹江地区的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强大的电网、优质的服务以及良好的供电环境,为牡丹江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电力保障。

  “十二五”期间,国家确定牡丹江地区为主体功能规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域,以及我国“十二五”时期重点推进的发展区域之一。因此牡丹江电业局在编制“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兼顾主网和配网协调发展,在取得牡丹江智能变电站、智能电网调度、用电信息采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信息平台及安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确定了一批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速实现和完善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电动汽车充电、换电、智能电网调度、信息平台及安全、智能小区、电力光纤到户、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智能园区试点工程以及电网统一视频监视系统等大项目落地,实现以500千伏为枢纽的供电模式,从而使电网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坚强。

  同时,伴随牡丹江电网智能化步伐的加快,牡丹江市农网布局也日趋合理。其中一年来,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相继投资4000多万元用于牡丹江地区农网完成改造升级,使农网网架结构进一步优化,也解决近6000农村“低电压”用户的用电难题。改造后牡丹江地区的农村电网实现“手拉手”供电,增强了10千伏中压电网互带能力,使10千伏配网的运行检修更为灵活,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从而解决了乡、村“低电压”问题,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用电需求。以前每逢用电高峰,部分农户经常出现电动机及其他家用电器无法启动的情况,而此次新建输变电工程缩短了10千伏供电半径,在负荷高峰时最低电压也可达到210伏,农户家用电器等各种用电设备完全可以正常启动,满足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建设用电的问题。

  助力大民生 扬起民生幸福风帆

  牡丹江市林口县是黑龙江省传统农业大县,距离牡丹江市区120公里。为改善全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2012年当地政府从群众利益出发,敲定了23件利民实事。

  2012年初,牡丹江电业局提出“三步走”措施助力林口县“大民生”建设的快速发展。“三步走”是指走城网建设的“网架建设”路。今年省电力公司计划在林口县投资950万元,改造这个县10KV线路19.625KM、17个台,、0.4KV线路18.1KVM,以及更换高耗变20台,从而积极破解和消除困绕经济发展的供电瓶颈;走合理按排停电的“少停多供”路。为科学合理安排停电时间,省电力公司所属牡丹江电业局在林口县同步开展高低压设备检修消缺、计量和线路维护、检修等工作,避免重复停电,减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努力做到“少停多供”;走光明服务工程的“服务创新”路。牡丹江电业局以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青春光明行”系列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95598光明服务工程”,重点开展“亲情光明行动、阳光乡村活动、关爱春苗行动、雷锋爱心活动”,深入了解用电客户需求,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开辟客户申请用电报装“绿色通道”,优化报装程序,提高业扩报装服务效率,缩短客户等待用电时间,努力开展社会公益服务。

  助力黑龙江省改善民生发展需求,积极履行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倾情服务地方民生工程,为棚户区改造、农村泥草房改造、集中供热工程、家电下乡工程提供了强力支持。

  

  扶持特色产业 促进农民收入大增

  2012年牡丹江市提出年将立足资源、特色产业、产品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龙头,扩大产品基地生产规模,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牡丹江市被称为“中国第一食用菌大市”,适宜的土壤和温度为食用菌栽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在牡丹江视察期间,要求牡丹江市通过食用菌战略把牡丹江江建设成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和中国食用菌之城。

  东宁县是全国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县域,2012年东宁县提出借助靠近俄罗斯的地缘优势,促进食用菌产业做大做活,实现由国内区域性市场向国际化市场迈进。为助力东宁县域经济的腾飞,扶持东宁县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仅在东宁县就累积投资4500多万元,相继用于输变电工程的新建、老旧线路的改建,以及配电台区改造的电网完善工程,从而提高了东宁地区的供电可靠性,解决了乡、村“低电压”问题,在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用电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千万电网投资给生活在东宁县的菌农们带来了实惠,直接拉动全县黑木耳生产总量突破8亿袋,实现产值12亿元,黑木耳产业人均增收超万元。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