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6月18日讯 日前,从北京传来喜讯,五常大米在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三项桂冠后,今年产地证明商标又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我省第一个用产地证明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的市县。今年,五常水稻面积在原有189万亩的基础上,又扩种11万亩,总数达到200万亩,为全国单季水稻种植面积之最。增11万亩水稻,按平均亩产1200斤、每斤2元钱计算,去掉成本,仅此一项农民可增加纯收入超过亿元。
“建设大基地,组建大集团,打造大品牌,培育大产业”,五常稻米产业重装上阵,担起全省绿色水稻生产示范和富裕现代化大农业的“领头羊”。
打绿色牌走有机路
五常以大米品牌闯天下,在全国屈指可数。三块“金字招牌”和驰名商标加身,全国仅此一家。这些都缘于不可“复制”的产品特征。
稻生于水,水铸就了米的品格。岩溪流水、草甸土、明媚的阳光,赋予了五常大米非凡的灵性和米香。农民说:同样的品种,拿到别的地方,种出的米就没有五常米好吃。
五常现有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60万亩。主要集中在以龙凤山乡、志广乡、卫国乡为代表的牤牛河水系和以安家镇、民乐乡为代表的拉林河水系。
五常农民告诉我们,按照每斤2元左右的收购成本,加上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城里店铺、人员等层层流通环节成本,绿色“稻花香”每斤至少在6元以上。如果市场上3元左右一斤的大米,说是五常绿色“稻花香”,根本不可能有那个价。
农民还说,至于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价格会更高,正常水稻平均亩产1200斤以上,有机水稻平均亩产只有400斤,远远低于正常水稻产量,所以价格也要高上3倍以上。加上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只用有机肥,水稻种植成本高,价格自然会更高。
有行业专家说,五常大米不以量取胜,以质取胜,打绿色牌走有机路,保持五常大米独有的不可复制的特性,是五常大米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大米上“户口”
五常稻田是农民的“宝贝疙瘩”,稻田一直是紧俏的抢手货,今年一亩水田转包价已经达到800元,
“今年的水稻长势特别好,苗出的齐,长的壮。”五常市卫国乡邢家村于海龙家两垧稻田里水稻已经长到半尺高,稻田伺候得井井有条,每块地里只有五六株秧苗需要补栽。
“水稻卖上大米价”,他去年种了两垧地,打的水稻每斤卖1.90元,一亩地打1400多斤。于海龙的脸上,洋溢着骄傲,五常农民卖的稻谷,是其它地方农民卖加工后的大米价。他告诉我们,这里的水稻不愁卖,农民都不用保护价收购,不用走远,村附近米厂就全包了。富不富,看房屋,不远处村落里一幢幢漂亮的砖瓦房簇新鲜亮,于海龙说家里“一般”,可说起孩子在县里私立学校上学,光学费每年就2万元,还是让我们领略了这里的农民“不一般”。
今年以来,五常市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为五常大米“上户口”。五常市稻米产业服务中心对全市稻米产业全部实行“水稻原料身份证”制度,“身份证”记录农民水稻种植“面积、地块方位、水稻品种、施肥及产销量”等详细生产信息,从源头上把握五常水稻销售去向及大米加工企业原料收购来源等信息,为建立质量追溯及查询制度提供依据。一枚小小的防伪标识终止了五常大米被假冒的乱象。凡是经过认定的五常大米生产加工企业,都在包装上贴上(或缝上)了“不干胶”——数码信息防伪标识。将防伪标识涂层刮开,就可以看到18位数字的防伪编码。拨打查询电话,输入编码,就可以认证大米的真伪。每一件产品或包装仅有一个编码,不能重复使用。
大米身份证可查询,构建了与消费者联系的平台,使假冒五常大米无法再招摇过市。
品牌整合“小家”出局
常年派驻在五常,负责与当地稻农签订订单、生产加工和销售,对五常大米十分熟悉的省寒地黑土农业物产集团副总经理华裕剑告诉我们,今年寒地黑土集团签订的订单“很大”,签订的绿色水稻总面积有5万亩,在民乐乡有机水稻核心区建立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有5000亩,总数比去年增多了不少。
他说,现在在五常,一些年开工不足一个月的“小家”被淘汰了,“大家”越来越大起来,“大家”也多起来。现在“大家”有十家,他所在的企业也是这十大家之一。
据了解,五常大米加工企业已从最多时的400多家加工企业,减少到现在200家。
假五常大米的曝光,也成为加快五常大米品牌整合的契机,这个市从管理层面加强了对稻米产业发展的统一指导和有效管理,成立了五常市稻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大米监测中心、稻米产业管理服务中心、稻米安全监管中心、水稻疫病检测中心。
消费者不难发现,在农贸市场上,叫卖五常大米的小商小贩越来越少,而礼品米越来越多,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大品牌信誉度高的大米。消费者的选择也使信誉、知名度差的小企业无奈出局。
尽管如此,200家加工企业和众多的品牌,也在博弈,有专家说,五常大米的品牌统一化是必然趋势,可以借鉴阳澄湖大闸蟹的做法。有的大企业跃跃欲试,然而,还是望而却步。
力保稻花香不“断种”
“稻花香”这个我省农民自己选育,凝结辛劳和智慧的“王牌”品种,“香”了百姓的餐桌,“鼓”起了五常农民的钱袋。10年来,为当地农民增加几十亿的收入。
然而,再好的品种都有由盛转衰的过程,随着自然变异,“稻花香”的香味随着岁月流逝逐年减淡。
千万别让这个“种”断了。如何让“稻花香”香味持久?在五常,有8个科研所在搞水稻种子选育,其中有农科院设立的,有中粮集团、东方集团等大公司、大企业设立的,还有一些是农民自发成立的。
“南有袁隆平,北有田永太”,在农民育种专家田永太身上,寄托的希望更大一些,他是“稻花香”的发现和培育者,袁隆平的研究以产量取胜,而他是以质量为重。去年,县里为他搞“稻花香2号”提纯复种特批30万元资金。老人今年74岁,大家都尊称他田老师。1999年的一天,他走到一片稻田里,闻到一阵异香,停下查看这株奇异的水稻,鼻子一闻,不但稻粒香,稻杆也香,连叶片也散发着香气,他把这穴稻打出的1000粒稻,拿出500粒到海南速繁,留下500粒在家繁育,海南繁育500粒花了5万多元。2000年开始,稻花香开始试种并迅速推广,抗倒伏、少虫害、不得稻瘟病、产量高、米质好、味道香,成了“宝贝”。
现在,老人正在琢磨如何让“稻花香”香味永久延续,稻花香2号已经连续种了11年了,他准备建一个地下恒温冷藏库,国外可以把大量的种子保持几十年上百年,现在用自家的冷藏柜不仅储存量小,只能存几十斤种子,而且最多才能存10年。
采访归来,五常青山秀水和绵软的米香萦绕在心里。祈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的推进不要污染到那里的空气、水、土壤,让五常大米永葆绿色有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