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丽莉,你让我们看到美好未来
2012-06-18 09:40:3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常春晖 车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6月18日讯 如果说初始大家是为丽莉老师那不顾自身安危的奋力一推而感动的话,那在丽莉苏醒之后,她积极乐观的态度更深深地感染了大家。

  连日来,佳木斯大学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学习丽莉的热潮,走入校园,深入到广大师生队伍里,你能感觉到,学习丽莉精神已蔚然成风。

  祝福丽莉传诵大爱

  “得知丽莉老师的事情后,学校立即组织师生进行了捐款,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短时间捐款29万。但这还不够,学习丽莉,我们可以做得更多。”佳木斯大学教师张海波说。

  音乐学院的鞠云河老师,得知丽莉事迹后,在网上看到张丽莉微博的一段话后备受感动,用一天写出歌词《等你回来》,音乐学院的周伟平教授连夜谱曲,歌曲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时间被广为传唱。

  5月17日,佳木斯大学师生举行了大型祈福活动,4000余名师生走出教室来到广场上,点燃蜡烛,捧起许愿瓶,为丽莉祈福。有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代表也纷纷赶到,在现场用汉语反复说着一句话:“我很感动,祝福张丽莉,祝福张丽莉。”

  开通微博祈福,在校园网、报纸和广播站设专栏或专题,学校力求及时向大家介绍张丽莉老师近况。

  爱在不经意间传递

  在张丽莉老师救治期间,学校曾举行一个为期十天的普通话水平认证测试。

  参与测试的学生都知道,测试时有一个必考题目是“话题说话”,即围绕既定主题自由发言三分钟,以检查普通话语言组织能力和发声情况。考核时,题签是任意抽取的,测试那几天里,很多学生抽到的题目是“我最尊敬的人”或“我的愿望”,大多数人,谈到的都是张丽莉。

  “大家都有普通话测试的培训教材,里面有很多素材可以借鉴,但抽到‘我的愿望’这一题目后,我想起了张丽莉老师,我谈起了她,我希望她早日康复,希望她早点回到学生身边。”参加测试的大二学生周丽娜说。

  回忆起学生在测试时的表现,普通话测试专业测试员、人文学院高晓梅老师感触良多:“没有人像过去那样背诵现成的材料,他们即兴说出了对丽莉老师的尊敬牵挂和敬佩,于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对丽莉的爱。”

  一份不必言说的约定

  “张丽莉是我们时代的英雄,她的大美大爱感动着和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她和最美司机吴斌的举动,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是充满爱充满阳光的。”中文系教师徐晓杰说。

  采访中,不少老师表示,学习丽莉精神,不是仅限于学习那种瞬间迸发的大美大爱,而是要学习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去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敬业爱业,不断把专业前沿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潜心教学改革研究。“十二五”期间,社会对人才培养和课业改革的需求有很多,老师们需做出更多尝试和努力。

  6月1日,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李光杰教授主持的研究项目获批了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实现了该校文科类国家社科基金零的突破,这让广大师生很振奋。以深入学习丽莉活动为契机,广大师生希望齐心协力把学校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