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6月20日讯 2011年哈市中考数学命题员、哈市萧红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李威认为,考试全程都要确定“人家会的我也会,人家不会的我也会”的必胜信念,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这种心理暗示要贯穿整个120分钟,丝毫不能懈怠,不要理会周围同学翻卷子的声音,你以为他怎么做的这么快,其实他可能什么都不会,正在跳跃地寻找自己唯一能得的几分。
通阅全卷控制情绪
9点之前的10分钟左右,会拿到答题卡和试卷,考生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忙匆匆作答,可先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调查。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一旦解出,情绪立即稳定)。
其次,对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一面通览,一面粗略分为A、B两类:A类指题型比较熟悉、估计上手比较容易的题目,B类是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具体做法:将B类题用铅笔在试卷题号上画个圈,以作区分。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做选择题要“破釜沉舟”
试卷的前十道题应该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试题,具体题型可以参见近5年的中考题和市调研测试、区模,不会有什么变化。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谨防“大意失荆州”。仔细完成每道题后,边涂卡边检查,建议考生一旦确定选择题检查和填涂都准确无误后,就再也不看了,直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给自己一个“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境地,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因为这30分是必须拿下的,没有别的选择。做填空题要懂得取舍
填空题整体的难度近年略有下降,11题至15题偏简单,题型也相对固定,比较容易解答,无需注意数据的单位,在这方面基本不做考查,有单位时,横线后一般都会给出。但双解题的位置变化不固定,2010年在20题的位置,2011年在19题的位置,2012年市调研测试在17题的位置,飘忽不定,甚至有可能消失于中考,这是今年中考填空题的一个变数。考生切不可自作主张,认为某道题一定是双解,费力地探索,盲目浪费时间。或者草木皆兵地看哪道题都像双解,哪道题又都不像,茫然不知所措。实际上,双解题有它固有的特征,平时功夫下到了,应该有正确判别的理论和常识。
还要特别注意第20题,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它一定是最难的一道填空题,如果短时间内没有思路,应该立即跳过,切忌长时间思考。答题卡中给了10条横线,如果检查过程中觉得不妥需要改动,必须要反复推敲,确定正确答案后,再改动原答案,因为地方有限,涂改要清晰,不能过于随意。对于填空题的建议和选择题一样,尽量不要预留时间来检查第二遍,因为非常有可能出现考生们过于投入27、28两题的解答而忽略了铃响,所以建议大家把个别不会的填空题先猜写上,以防万一。
做解答题尽量一气呵成
从21题开始直至26题,尽量一气呵成。正常情况下,在这六道题中,可能会有一道题或其中一问形成对你的阻碍,此时心态一定要平和。即使自己从未见过的题型或背景出现,也要坦然面对,慢慢回忆自己知识体系和框架中是否有和其相近相通的地方,联想已有知识的处理办法,再认真读一遍题,仔细分清题目中的显性条件和字里行间的隐性条件,把握好条件和结论的联系,选择一条恰当的解题思路。
解最后两道压轴题时,首先要准确的把27题的前两问和28题的第一问解决掉,建议考生答题时注意:无需拘泥于两题的顺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考试的后半段时要特别注重时间效益,如两道题都会做,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使时间不足时少失分;到了最后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就高分题“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必要时,直接上答题卡书写,以防不测;在复杂图形中寻找各种基本型,如相似、全等、特殊角、特殊线段比等平时积累的大量的信息,用来解决问题;会多少写多少,算不出结果的也要争取步骤分,不要轻易在答题卡上涂改,因为空间和时间都很重要;坚定信念,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也许下一秒路就通了;要结合实际,因人而异,谨防“高分题久攻不下,低分题无暇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