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6月26日讯 (张强 记者 岳云雪) 记者26日从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近日,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哈尔滨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工作措施》(以下简称《工作措施》),监督指导全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
据介绍,《工作措施》制定了严厉打击危害项目建设犯罪,积极预防项目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慎重处理涉企业、涉项目案件,切实提升办案质效,严肃办案纪律,严格考评问责等六方面共十九条工作措施,要求全市检察机关深刻认识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检察机关服务大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工作措施》对全市检察机关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有重点、有针对地指导全市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附:《哈尔滨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工作措施》具体内容
一、严厉打击危害项目建设犯罪
1、严厉打击危害项目建设的贪污贿赂犯罪。积极参与治理商业贿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工作,重点打击项目审批、资金使用、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中发生的贪污挪用、索贿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力度。
2、严厉打击危害项目建设的渎职侵权犯罪。重点打击未批先建、违规审批、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渎职犯罪。严肃查办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等职务犯罪。
3、严厉打击危害项目建设的严重刑事犯罪。重点打击、依法快捕快诉危害项目建设的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侵财犯罪、破坏基础设施犯罪,以及危害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涉众型经济犯罪。
二、积极预防项目建设领域职务犯罪
4、开展同步预防。针对我市11个方面的项目,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的联系,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专项预防储备库、台账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易发生职务犯罪工作节点的防控,及时发出预警提示。
5、提供法律服务。深入项目建设单位及非公经济主体走访问需,深入企业举办法制讲座,剖析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促进非公经济主体依法合规经营,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平等保护。
6、加强廉洁准入机制建设。探索扩大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范围,推动与行政监管机关诚信管理系统对接,创新廉洁准入管理机制,实现行贿查询前置,监督重点工程招投标关口前移。
三、慎重处理涉企业、涉项目案件
7、慎立涉企案件。对涉企业、涉项目案件线索,立案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不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8、慎用强制措施。对涉企业、涉项目案件的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不轻易采取强制措施,确需采取强制措施的,及时与其主管部门沟通,建议做好人事安排,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连续性。
9、慎用侦查手段。不轻易查封企业账目,不轻易冻结企业银行账户,不轻易扣押企业款物,确需查封、扣押、冻结的,须经集体讨论决定。
四、切实提升办案质效
10、坚持报批报备制度。涉企业、涉项目案件必须由市院审批,办理情况要及时报市院对口部门备案。
11、坚持集体讨论决定。线索评估、初查、受理、立案、批捕、起诉等必须集体讨论决定。
12、坚持领导带头办案。涉企业、涉项目案件由检察长、主管副检察长、局长、处(科)长亲自办理,对案件质量、效率、效果、安全负全责。
13、坚持提前介入。批捕、公诉部门对涉企业、涉项目职务犯罪案件必须百分之百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确保案件质量。
五、严肃办案纪律
14、严禁越权办案、插手经济纠纷、借办案之机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15、严禁到企业吃拿卡要、拉赞助、占用企业的通信和交通工具、在企业报销各种费用。
16、严禁贪污、私分、挪用、截留扣押款物。
六、严格考评问责
17、明确责任主体。上述工作措施的责任主体为反贪局、反渎局、预防处、侦监一处、侦监二处、公诉处、控申处等相关业务部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行领导包保、部门负责、专人联系,保证工作措施任务落实。
18、实行考评排序。把为大局服务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市院检委办负责日常检查考核。市院政治部干部处、基层处依据检委办提供的考核情况,分别对市院机关和基层院进行考评排序。对服务经济发展措施抓得不实、工作无起色、排序长期靠后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
19、严格惩戒问责。相关责任部门在服务经济建设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严格问责:
(1)立案前线索未经评估和审批,立案后未及时报备的,对办案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二类通报。
(2)对涉企业、涉项目案件负责人、技术骨干采取强制措施,查封、冻结、扣押企业账册、款物,以及立案、批捕、起诉各环节未经集体讨论的,对部门或单位主要领导予以一类通报。
(3)各层级领导未亲自参与案件办理的,对该领导予以一类通报。
(4)批捕、起诉部门对涉企业、涉项目案件未提前介入,反贪、反渎部门未通知批捕、公诉部门提前介入的,对以上部门主要领导予以二类通报。
(5)对违反本措施第五项办案纪律规定的,一律停止工作,视情节及造成的影响给予党纪、政纪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对因执法不当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有理访、被领导机关通报批评、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一律停止办案权、调离工作岗位,直至免去法律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