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安达围绕促进发展抓创先争优 市域经济实现重大跨越
2012-07-02 17:35:13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安达构建以油气化工为主导产业的“一主九强”高端化大产业发展格局。

  东北网7月2日讯 (记者 侯巍) 安达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全市幅员面积3586平方公里,是全国著名的“奶牛之乡”和“肉牛基地”,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东北地区蔬菜生产基地。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安达市把活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重要载体,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民生事业大改善大进步,基层组织建设大强化大提升。2011年,全市GDP实现256亿元。先后有40个基层党组织、40名个人被中组部、省委和绥化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贝因美乳业公司党总支2010年被确定为中组部党建联系点。

  围绕促进发展抓创争,市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安达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来定位和谋划。坚持“按照“产业立市、项目强市、生态建市、文明兴市”的发展思路,着力谋划推进市域经济加快发展,走上了一条以招商引资为突破、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开放开发为路径、以财税体制为保障的市域经济发展之路。特别是在安达市七次党代会上,以更大手笔谋划未来,以更大决心谋求发展,进一步谋划完善了的总体发展思路。叫响了一个新精神——新安达精神,就是“开放望远,鼎新图强,创业实干,超越争先”;确立了一个新目标——“三先四创”,“三先”就是县域经济领先全省、抢先东北、争先全国,“四创”就是创全国百强县,创全国文明市,创哈大齐都市圈卫星市、创绥化中等城市群明星;提出了一个新任务——“提前翻番”,就是主要经济指标提前翻番,确保一番半,力争翻两番的主要任务;确定了一个新战略——“两区两城”,就是强力推进安东工业新区建设,打造“现代石化之城”,强力推进北湖生态新区建设,打造“天然湿地之城”;明确了一个新模式——“八大经济”,就是强力推进乡镇村经济、城市型经济、都市圈经济、异地区经济、产业型经济、大基地经济、外向型经济、CBD总部经济,走出一条具有安达特色的开放式发展之路;谋划了一个新体系——“五大格局”,就是构建“一主九强”高端化大产业发展格局、“一区十园”统筹化大园区发展格局、“一体四群”规模化大项目发展格局、“一城六镇”一体化大城乡发展格局、“一带五区”特色化大农业发展格局,力争把安达建设成为一个更具实力、更富潜力、更有魅力的新兴中等城市。一是不断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围绕市七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一主九强”大产业高端化发展格局、“一体四群”大项目规模化发展格局、“一区十园”大园区统筹化发展格局的工作战略,制定出台了《关于对项目引进主体奖励的规定(暂行)》、《关于规范招商引资企业享受政策的规定(暂行)》和《村级招商引项奖励办法》、《后备干部专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努力集结全市党组织、党员力量,为14个乡镇和23个招商引项重点部门明确项目建设责任,还新成立了6个招商局,抽调了百名后备干部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共同投身产业项目建设主战场。在产业建设上,充分依托区位、地缘、资源等优势,着力推进了油气化工产业、乳肉食品、现代物流、生化制药、建筑建材、机械制造、风电能源、绿色蔬菜、牧草饲料、文化旅游等十大产业发展。2011年,安达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10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74.3亿元,年均增长28.3%;规模以上工业税收实现4.4亿元,年均增长19.6%。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在全省县级处于领先位置。先源乡党委依托畜牧产业资源优势,成功引进贝因美乳业公司,先后建设重大项目10个,仅一个企业每年就为当地缴税超过亿元,2011年先源乡财政收入实现1.83亿元,位居全省乡镇前列。太平庄镇党委克服地处偏远的不利因素,借助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开发区平台,异地引进项目,先后引进安瑞佳化工、物流等超亿元大项目13个,乡财政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00万,一跃增加到现在7000万元。在项目园区建设上,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牵动安达市产业壮大和经济总量提升的“一号工程”来抓,高标准规划建设了85平方公里的省级工业园区——安东工业新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8亿元,现已入驻杭州贝因美、黑龙江安瑞佳集团、中昆仑燃气集团等88家知名企业、99个项目。2011年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65个,引进合同资金120.04亿元,其中乡镇村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总投资达85.2亿元,乡镇财政收入实现7.16亿元,超亿元乡镇3个,14个乡镇平均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


 

  全省百镇建设首批试点镇—卧里屯乡安庆商贸小镇建设现场。

  今年,通过开放式大招商“五五”工程、项目谋划之冬等活动,谋划项目近300个,签约100多个,签约总额400多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370亿元,税收30亿元。今年前后两批集中开工项目58个,前5个月,全市GDP实现10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9亿元。积极推进异地区经济发展,建立了绥化市异地项目集聚区、安达市乡镇异地经济园、台湾中小企业加工园等专属园区,同时与大兴安岭地区、清华大学、华西村、台湾中小企业协会等签署了异地园区共建协议。截至目前,已引进异地项目65个,投资总额55.5亿元,全部开工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按照市委建设“一带五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格局的部署,充分发挥涉农部门党组织作用,通过大力组建党员助农服务队,推动示范园区建设、土地流转、科技投入和劳动力“内转外输”,大力发展装备农业、设施农业、技术农业、规模农业等,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全面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投资7亿元纵深500里、面积50万亩的高效节水灌溉水利“双五”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2.1亿元,落实灌溉面积20万亩。围绕规模养殖、集中经营,先后引进澳佳、贝因美、浩林、三好、清大等5个现代化万头牧场,新建千万元以上农机合作社5个。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实现23.6亿元,获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奶牛存栏19.9万头,肉牛存栏11.1万头,实现产值45亿元。积极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模式和大垄双行、大垄三行、小垄密植等现代耕作方式。制定出台土地流转激励奖励政策,对规模流转土地5000亩以上的先进村屯,先进个人给予进事业编制,上挂副乡镇长奖励。目前,全市共规模经营土地40万亩,通过大农机作业、大水利灌溉,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每亩可提高单产300斤左右。同时在全市各乡镇、部门和单位,选派、返聘117名具备农业专业生产技术的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作为驻村指导员常年驻村指导农业生产。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创建28处玉米高产连片示范区,单产实现826.5公斤,实现人均增收2500元。沿安萨、明沈、安昌、安兰、安杏等公路建设五条蔬菜生产带六大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6万亩,今年新建蔬菜棚室1万亩。组建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20家。2011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有机蔬菜面积27万亩,蔬菜总产值达到12亿元。三是大力推进城市经营,放大发展优势。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确立了以“两区两城”为重点,打造产城一体城市型经济格局,以城市建设拉动产业项目和商贸服务共同发展。在全省首家成立县级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把城市经营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围绕推动城市扩容,以开发利用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房地产为重点,吸纳资本,全力推进,以二、三产业发展为牵动,激活城市,繁荣城市,以更多的人流吸引信息流、资金流、项目流,推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全市累计盘活闲置资产15亿元,促进增效上百亿元,城市经济成为全市经济总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源乡引进的年纳税额1.6亿元的乳品加工项目。

  围绕服务群众抓创争,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创建服务群众,在接受群众监督中提高工作质量,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改进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式。在全省首家开通了“民情在线”网上施政系统,将全市47个部门链接到网上,并延伸至全市14个乡镇、23个社区,实行专人接待、限时办结。通过设置“民情专递箱”、聘请“民情联络员”、开通“民情帮办线”、组建“民情服务队”、设立“民情回音壁”、确立“民情恳谈日”等措施,全面构建倾听民情、服务民生、解决民忧、凝聚民意的综合服务系统。2009年系统开通以来,共设置“民情专递箱”140个,聘请887名“民情联络员”,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75支,共受理群众诉求12000多件次,开展视频互动345次,解释政策4120件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11700多个,问题办结率达95%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2010年5月,升平镇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将10个涉农站所彻底搬出办公楼,集中统一到300平方米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同时每个村设立便民服务站,每个屯设立便民服务点,农民办事一站完成,农民可以委托的事由村干部、乡干部代办,使乡镇服务垂直到底。自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以来,升平便民服务中心共为群众代理行政审批事项5600余件,开展公共服务1800余次,节约农民交通费等各种费用1.3万余元。二是扮靓人居环境。坚持“生态建市”理念,确定了“东移北扩、南通西治”城市发展战略和“1630”整体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城市“十大精品楼盘”、“十大公共产品”和“十大亮点工程”;完成棚改房开项目78处,建设面积330万平方米,主城区已经基本消灭平房区,同步推进城市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城市面貌、风格品位实现历史性改观;累计投资13亿元,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1.2万户,升级改造新农村道路1064公里,卧里屯乡安庆商贸小镇实现了整乡改造,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典型。三是做实民生事业。深入实施“二十项重大民生工程”。群众最为关心的“三供两治”问题强力突破,投资4.5亿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和城市供水工程已经完工,垃圾处理工程已投入运营,集中供热工程业已进入施工阶段。社会反响强烈的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改善,累计投资3.1亿元,改造维修校舍176所,累计投资1.66亿元,改造、新建城内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所115处,投入2.2亿元建设文体活动场馆112处,面向全省引进专业人才,城乡教育快速均衡推进,教育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全面实施新农合、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等保障项目,社会保障工作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5.76万人,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12.1万人,新农合参保人员达27万人,低保惠及1.9万户、3.9万人。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新建的800套4万平米保障性住房工程进展迅速。此外,10个标准化农村社区全面启动,正在快速推进。

  围绕建强组织抓创争,保障作用实现显著提升

  市委在创先争优中,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强力加以推进,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进规范化管理,打造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有效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保障作用。加强组织建设,打造过硬队伍。围绕促进创先争优,全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班子,调优班子结构,努力把优秀干部和人才充实到乡科级班子和村、社区班子,使各级领导班子更具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加强“一把手”队伍建设,采取示范培训、外埠参观、集中轮训等办法,全力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2010年以来,全市共调整充实乡科级班子41个,先后有18名优秀干部被提拔重用到党委书记岗位,共调整充实党务干部500多名。落实管党责任,夯实党建基础。以实现“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为目标,全力贯彻落实管党责任制,大力推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全市27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党建联系点112个,向“两类”组织选派指导员和联络员505名。同时,积极加强基层党组织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党建工作经费,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2010年以来,全市共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4个,总面积5000平方米,新建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办公服务用房和10000平方米室外休闲广场的中心型广场化社区9个,目前已完成3个,为117个村的“三职”干部全部办理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44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因推进乡镇村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表现突出,享受了市委的奖励政策,其中,有7名上挂副乡镇长,6名参照副科级干部管理,31名纳入乡镇事业编制管理,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和导向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的热情。23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创新工作载体,确保效果更明显。围绕活化创先争优,探索和拓展“开放式”党建模式,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四强四优”、非公有制企业“四双”、 “双强六好”和“五型”机关党组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百局联村、结对共建”、“五进五送”活动,大力推进窗口服务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创新社区“六站一体”工作平台、“党员先锋在线”服务网络、党员服务公开承诺制、农村便民服务中心等载体,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水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王凌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