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
黑龙江日报7月4日讯 齐齐哈尔市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创特色,增活力,在全市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家庭”、“三走进”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全市教育质量探索出新的模式。
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局长金伟向记者介绍,今年3月开展“一比一访三走进”活动以来,广大教师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切实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学生课业负担逐渐减轻,积极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内比教学提质量
“课内比教学”不只是上一堂集优质资源和教师全部精力的优质课、示范课,而是比备课、比讲课、比说课、比观课、比议课,比常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同一学科纵向比,不同学科横向比;个人比技能,小组团队比合作。通过比教学,堂堂都上成优质课,让“优质”成为每一名教师的教学习惯,把课堂变成有活力的课堂。
富拉尔基区和平街小学以“一比一访三走进”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比教学、比教研、比示范、比提高、铸师德、炼师能系列活动。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主线,教研组教师共同商议选定同一课题,先通过集体教研对课标、教材、学情、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再进行个人内化实施自我设计。同一课题,展示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展示出自己独特的理解,用创新让学生受益。
在讷河市龙河中心学校,记者见到这里开展的“教学比武”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副校长王娜带头上起示范课。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课题是《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课堂上,她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随机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提高,让大家看到了一种别具风格的教学特色。
课外访家庭提师德
如何搞好家访活动,搭建起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在“一比一访三走进”活动中,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课外访家庭”活动,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家访活动中,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并利用互联网、电话、信函等辅助形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教师们创新家访形式,通过“学生与老师共同进家庭”、“班科任联席进家庭”、“班主任与校领导联合进家庭”等方式,家访扎实深入,学校办学影响力得到增强。许多老师深有感触:“家访让我们更加体验到为人师的幸福,走进家庭体验到教育不应只是责任,更是爱的传递。”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龙沙区新城小学则通过“教师访家庭”,重点突出“六必访、六必进、六知道、六不准”工作,关注弱势群体,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家访。通过“教师访家庭”活动,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
“三走进”实践提素质
社会是学习的大舞台,在“三走进”活动中,全市中小学纷纷让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工厂、走军营、进山川,让孩子们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增强了爱祖国、爱家乡情怀,更培养了学生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一比一访三走进”活动中,富拉尔基区和平街小学校把“三走进”与班队会相结合,在筹划班会的过程中,发动并引导学生展开了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调查采访、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方式,关注生存的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关爱家园,保护环境。在班队会策划小组里,班主任老师积极鼓励孩子们走出校园,进行采访和调查研究。学生们纷纷动脑筋出点子,有的提出去医院采访呼吸科医生,看看发病是否和环境有关;有的提出去拍摄工厂排放废气、废水的镜头;有的提出去农村调查有关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同学不禁发出感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接触到形形色色环保问题的时候,才深刻地感受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