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助学管理部门员工回忆十年助学经历流感动泪
2012-07-05 11:03:46 来源:牡丹江大鹏新闻网  作者:李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牡丹江7月5日讯 “企业把助学当成了自己的责任,爱心人士也把贫困孩子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十年来,让我感动的真情瞬间太多了,多次让我激动得流下了泪水。”昨日,听到本报发起“寻找十年助学感动”活动的消息后,在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多年的陈淑杰老师特意打来电话,讲述了多件“帮贫困孩子上大学活动”中留下的感人瞬间。

  企业把助学当成了“任务”

  陈淑杰说,近年来,我市不少企业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反哺家乡,主动加入助学队伍。就拿‘大商’、‘友搏’来说,这些年他们把助学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几乎没间断过。

  “这两家企业一到助学季节,比我们工作人员还积极,先开助学动员会,再早早地把钱打到助学中心的账户上,每年都只多不少,这种持之以恒的爱心,挺难得。”陈淑杰说,这些企业不但拿出企业利润助学,还组织员工一起助学。“听说有的员工自己本身就不富裕,但在企业文化影响下,每年坚持助学,也值得敬佩。”

  “有的企业即使经济效益下滑,可助学的钱却一分也不少。记得2004年8月,当时‘大宇’企业经营资金出现了困难,当时我们想今年他们肯定不能助学了。可令我没想到的是,‘大宇’的财务人员还是准时把助学钱送了过来。他们说,企业的经营资金可以慢慢筹措,可孩子上大学的学费不能耽搁。听到这话,我当时站起身来,代表贫困学子给他们深深鞠了一躬,企业这种助学精神太难得了。”

  “‘牡啤’、‘江达’、农信联社、团市委、总工会……”说到这些年的助学团体,陈淑杰如数家珍,她说,每个爱心单位关于助学的感人故事都能说出“一箩筐”。

  爱心人士把贫困学子当自家孩子

  “晨报报道的好孩子,他们年年都来帮。”陈淑杰说,除了企业,更有很多爱心人士的助学故事让她感动。退休夫妇姜美兰,连续多年资助贫困高考学子16人。不仅给这些贫困孩子资助大学学费,过年过节还请他们来家里吃顿团圆饭,与孩子们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前两天,一位贫困学子哭着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爱心爷爷去世的消息。当时,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眼泪也‘唰’地掉了下来。”

  陈淑杰说,多年来,还有很多爱心人士,在看到贫困学子的故事后,来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撂下资助款后转身就走,连个姓名都不留。去年,有位穿着很破旧的老人,拿了500元钱的零钱要捐给贫困大学生当学费,其中有不少钢钅崩。让他留姓名,他说啥不肯。后来得知,这位老人靠捡废品为生,一天收入不过十几元。“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留下的爱心却感动着我们。这样的举动真叫‘雪城大爱’,该好好宣传宣传!”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