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七台河
搜 索
春风化雨促和谐 七台河市桃山区桃南街道委员会纪实
2012-07-05 18:22:14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安康社区党总支多次组织免费体检活动,让残疾人及其家属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检查万余元。

  东北网7月5日讯(记者 侯巍)“民情日记”让老百姓的诉求有了通畅的反映渠道;社区慈善超市和党员扶弱济贫捐赠接受站成了困难群众名符其实的“供暧中心”;“三防并重”筑牢了城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这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记录了过去几年来桃南街道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做出的不懈探索。

  桃南街道位于七台河市的中心地段,辖6个社区,共有居民13732户、42164人,街道下设6个党总支,21个党支部,有党员2234人。在街道党员的心中,倾听百姓呼声、体现群众意愿,着力解决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为辖区单位分忧解难、为百姓疾苦奔走服务。社区党建工作处处饱含着“服务”两个字:为科学发展服务、为辖区单位服务、为居民群众服务。恰恰就是这种共识使桃南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更为强劲的动力,这一动力又如轻风细雨般地促进着和谐社会的发展。

  把社区建成了“幸福港”

  弱势群体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的重点人群。桃南街道党委把关爱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作为基导党组织的头等大事,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困难群众家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旗下的誓言。

  几年前,朝阳社区的高红下岗了,一家老少三辈5口人就像天塌下来似的,陷入绝望之中。正在全家人愁眉不展之际,社区党支部为他们送来了“及时雨”,支部书记高春玲和支委王凤梅跑前跑后,整天穿梭于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为高红办理了《下岗职工优惠证》、小额贷款、工商营业执照、减免税费等一切手续。在社区党支部的帮助下,高红一家办起了红运小吃餐馆。现在餐馆生意红火,月收入可达3000多元,全家老少五口人的生活无忧了。为帮助更多的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桃南街道建起了集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困难帮扶为一体的“下岗职工驿站”和再就业岗位储备银行,先后为1540名下岗职工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通过协理员推荐就业、劳务输出走出去就业、协调企业安置就业等多种渠道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2233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登记失业率比全省的要求还低了1.8个百分点。其中“一图、二条、三本帐”的工作方法和街道自编的《协理员推荐下岗职工典型就业集》被省劳动局在全省推广。特别是向广东省清远市输出的劳务人员李婷婷还代表七台河打工者向广东省清远市市长汇报了工作和生活情况,得到清远市对七台河人的好评和认可。


 

  社区工作人员为受灾居民送捐款。

  残疾人,因天灾人祸而使生活笼罩在阴霾之中,是街道和社区的党员为他们送去了阳光,使他们生活的天空变得格外晴朗。

  景丰社区居民任登峰,是全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在一次与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失去了双手,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人忘记了他,可街道党委和社区党组织没有忘。前年,社区党支部帮助他解决了“低保”,还帮助他家开办了影碟出租社,使他的基本生活有了着落。去年底,任登峰爱人生小孩,没人照顾“坐月子”的妻子,社区5名女党员自告奋勇,轮班到任登峰家伺候“月子”。桃南街道党委书记孙安红的心里始终惦记着辖区内的十几名残疾人,每年春节,她都要亲自为残疾人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去年入夏,又针对残疾人缺乏康复训练设施的问题,在街道开展了“拉住残疾人的手,共同构建和谐社区”的活动,积极向省残联争取了18套康复器材,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让残疾人心里乐开了花。

  全市首家社区慈善超市和党员扶弱济贫捐赠接受站,慈善超市里,有党员、团员、社区志愿者捐赠的衣物、米、面、油等,贫困群众需要即可以来领取。每个需要帮助的特贫家庭,都能得到一张满载着街道社区党员浓情厚意的“爱心卡”,定期接受救助。据统计,2004年慈善超市开办以来,已救助贫困居民727户,服务群众10000多人次,发放大米、白面、豆油1万余斤、衣服、被褥等日用品8500多件,折合资金12万余元。

  把社区建成了“无忧岛”

  在桃南街道有“三个一号”,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是“一号服务员”,社区群众的事是“一号令”,“双服双创”是“一号工程”。

  “三个一号”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也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居住在这里的群众不出社区,便可享受到家政、信息、就业、婚姻、医疗、保健、咨询等等服务。家人有疾病,一个电话,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同志就会立刻赶到;居民需办房屋土地使用证,社区干部主动到居民家中帮助办理;居民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社区看护站的同志会把你的孩子热心的呵护着;谁家漏水了,谁家下水道堵了,党员干部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事找党组织”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粮食小区位置偏避,多年来居民一直吃机井的水,后来机井枯竭,居民只能买水吃。在一次街道干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并记在了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里,及时向街道党委进行了反映。街道党委立即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当年的头等大事,多次协调主管单位重接管线。为了给居民减少费用,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市政府、矿务局、粮食局、自来水公司、工程处等单位协调,先后为居民节省费用34万元。经过4个多月起早贪黑地苦干,居民终于吃上了自来水,每户花费还不到350元。为了更有效方便地服务群众,桃南街道设计了一张集居民的基本情况、社情民意、社会需求三位一体的“一卡通”调查表,及时反馈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社区做什么,群众管这叫“民情一线牵”。有了这张调查表,社区志愿者服务总能出现在最为需要的地方。

 

  桃南社区组织辖区学生、党员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

  桃南街道位于市中心,双职工家庭比较多,因工作繁忙没时间照看孩子成为了许多家庭最为头疼的事。街道各社区党支部下班后就把社区办公室变成临时辅导站,把那些家长下班晚没人管的孩子接来,由社区志愿者看护写作业,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为了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街道党委多方运作,成立了家长学校,请“五老”、“十大员”等志愿者定期为家长授课,不断改进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2007年桃南街道家长学校受邀参加了在上海浦东举行的中国首届学前教育研究会,不仅进行了经验交流,所撰写的论文还荣获大会三等奖。

  桃南街道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较多,面对这一最大的社区资源,街道党委以党建为纽带,以“双服双创”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共驻共建,让社区党建和企业党建实现了“比翼齐飞”。

  针对一些单位人手少,业务开展不了,居民不满意的情况,街道党委成立了社区社会事务托管中心、代办中心和社区通讯服务中心,把土地使用证、入山证、保险、通讯服务等业务引进社区。为使共驻共建活动能够形成长效,街道党委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辖区实行定期例会和情况通报制度,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共同推进社区的建设发展。几年来,辖区72家企事业单位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为居民解决吃水、行路、入厕、下水等实际困难100多件。

  把社区建成了“快乐园”

  为了让居民有一个平安、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委整合了经警保安、专兼职治安员、义务联防队等400多人的治安联防队伍,平均40户一个治安员,加大巡逻密度,提高群众的见警率。主要街路以专职治安员为主,单位企业以经警保干为主,小区院落以义务联防员为主,各有侧重,联防联治,齐头并进。

  为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街道党委先后辟建社区文化广场6处,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场所12个,社区图书阅览室2个,成立秧歌队、健身操,太极拳、夕阳红民乐队等群众文化组织7支,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去年“五一”,街道党委组织举办了七台河市首届社区青少年广场才艺展示,“六一”举办了儿童文艺晚会,“七一”组织辖区单位开展了共驻共建大型演出,“八一”组织开展了革命电影进社区活动,“十一”组织居民开展“我爱祖国”演讲比赛等等。现在,这里的每个社区都有了自己的群众艺术节、社区文化节,每到周六、周天,社区还组织露天舞会、科普知识进社区等活动,社区还给贫困孩子办理了读书卡,周六、周日,孩子凭卡可到阅览室免费看书,这些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不仅占领了群众的思想阵地,还使群众养成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