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兰县落雁湖公园。

游人漂流趣景。
黑龙江日报讯 依兰县是我省首批五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县共有文物古迹194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依兰风光秀美、生态优良,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的丹清河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丹清河实验林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依兰县2010年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百强县”和“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并被哈尔滨市列为《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纲要》“远郊生态旅游圈”、松江湿地24条旅游线路之一,成为黑龙江省夏季生态旅游、哈尔滨市夏季避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旅游文化节注入新内涵
6月28日,第四届中国“五国城”旅游文化节暨第十三届依兰漂流节在依兰县五国城广场盛大启幕。本届漂流节集旅游、文化、经贸为一体,以“走进避暑胜地、感受精彩依兰”、“激情雪花,醉美依兰”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不断深化依兰县“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战略。
依兰县委书记赵长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依兰县本届旅游文化节暨漂流节入选“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系列活动,这对于提升依兰旅游产业知名度,掀起依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热潮,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将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全力协调发展避暑养生游、休闲健身游和历史文化游,推动古城依兰向经济强县、旅游胜地、文化名城迈进。
全民参与享盛宴
开幕式后举行了哈尔滨市五国城文化研究所授牌仪式,标志着五国城文化研究正式立项。当晚,在依兰县江畔公园还有1500人参加的集体舞、秧歌汇演等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漂流节开幕之后,在腾空的焰火和欢乐的歌声中,2012首届依兰华润雪花啤酒节在五国城广场拉开了狂欢的序幕,这是我省第一例在县城举办的啤酒文化节。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近年来,依兰县成功打造了以“中国北方第一漂”巴兰河漂流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游、以“坐井观天园”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和以“抗联遗址四块石”为代表的红色抗联游三大品牌,推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游、宗教寺庙游、黑土红色游、养生度假游、生态农业游和现代工业游等六大景区。去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80%,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去年,依兰县的民生指标排在全省第6位,进入民生十强县。
“十二五”期间,依兰县将重点做好坐井观天园和巴兰河漂流“两道大餐”,收回坐井观天园、东山公园和巴兰河漂流经营权,重新打造,提档升级。在完善做强老品牌的基础上,开发建设安兴湿地和原始森林冰川峡谷两个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推进远大村、中原村旅游名镇农家乐项目,力争把四块石景区申评为3A级旅游景区。
经贸洽谈助力经济提速
旅游商贸双向互动,经贸洽谈会成为依兰县旅游文化节的重头戏。本届洽谈会上共有10个经济合作项目签约,投资领域涉及生物质能源、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畜牧养殖等行业,签约总额达54亿元,其中超1亿元项目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这些项目的签约,实现了“文化旅游搭台,经济贸易唱戏”的双赢,成为助推依兰县冲刺全省十强县的强劲动力。
依兰县经贸洽谈会是从2005年的第六届漂流节开始设立的,从第一届总签约额6260万元,到今年的54亿元,依兰漂流节经贸洽谈会的招商步伐越来越大。依兰县一直视项目为生命,不断推进招商引资步伐,去年全县引资总额达33亿元,同比增长24.5%;实际到位资金36.6亿元,同比增长13.6%。在大项目的强势牵动下,依兰县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去年全县GDP首次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总量排在全省第14位、哈尔滨市第5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亿元,总量排在全省第9位、哈尔滨市第3位。
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双轮驱动下,今年1~6月份,依兰县GDP预计实现41亿元,同比增长13.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7亿元,同比增长18.2%,跨越发展势头愈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