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大机器人吸引很多孩子。苏强 摄
黑龙江日报7月17日讯 从最初入驻的8家企业到现如今300余家企业,从最初的年生产能力千余分钟到如今30000分钟,从最初一座办公楼至现在已整合创作生产办公楼宇5处,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现在还有不少动漫企业排队找我们洽谈入驻,可是目前没有那么多地方,我们正在整合办公场所,尽量让更多的企业入驻。”黑龙江动漫产业(平房)发展基地副主任刘凯对此甚是欢喜。
刘凯说,与成立之初相比,入驻企业增加了,作品多了,从最初的动画创作发展到手机动漫、数字声音、网络媒体以及新闻出版等众多领域,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经过五年多的沉淀和积累,动漫基地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实现“量”的积累。
据了解,2011年基地动漫企业生产的作品中,仅在国家广电总局备案的就有5000多分钟,今年上半年,基地又完成了原创动画片6474分钟,这样的生产速度令业界侧目。
缺少高端创意 动漫作品精品少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龙江动漫基地多数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即便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动漫企业也是在赔本赚吆喝。原创作品虽多,动漫精品少,动漫作品难以深入人心等问题日渐凸显。
“一部优秀的动漫精品,好的剧本是灵魂。我们现在的原创作品,恰恰缺少优秀的编剧以及有创意、有思想的高端设计人才”,哈尔滨七剑数字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邢伟如是说。
“七剑”公司是基地内发展较为突出的企业,其原创作品《酷酷小吉正传之钩钩岛》,不仅获得了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奖,还获得了澳门国际电影节中国动漫单元最佳电视动画片奖。邢伟说,最初作品的剧本是由公司内部的编剧创作的,可是几易其稿都不能让人满意,不得已走遍全国,聘请了国内较为出名的编剧,花“巨资”为其创作,才有了今天的作品。现在几乎公司所有的原创作品都由外聘的创意团队来做,无形中增加了创作成本。
“其实也想过在本土找编剧,或是自己培养,但是目前看来,哈市虽有众多大专院校,却缺少专门的创意人才培养。”谈到人才问题,邢伟有些无奈。
哈尔滨雪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强也身有同感。他们也打算外聘专家品设计故事情节和做分镜头角本。
与人才的匮乏相比,前期创作投入少也是动漫作品难出精品的重要因素。邢伟说,日韩、欧美等动漫发达国家,动漫前期创意、中期制作与后期运营的投入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但是我们的动漫作品,往往忽略了创意的投入,将有限的资金都投放在制作环节上。
注重人才培养 为动漫产业攒后劲
记者了解到,哈尔滨教育资源雄厚,但是对于动漫人才培养却不尽人意。目前,多数高校动漫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实战弱者”,与动漫产业所需求的中高端实用型人才相差甚远。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贾秀清说,如果仅是几个动漫软件的使用,可能三年就能熟练的掌握,但对于动漫创意、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除了大专院校的专业培养,更离不开的是动漫人才的“后培养”。其实动漫人才的培养不是走出学校即告完结,学校的培养只能培养出中低端的动漫人才,而高端人才则需要在学校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和社会继续研修。
业内人士建议,动漫人才的培养要采取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政府给予动漫产业的扶持政策吸引人才,间接激励创意设计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或者通过科学的培训体系、多轨道晋升制度、建立项目奖金等措施留住人才。集中力量引进和培养精英团队和领军人才,发挥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他们与企业建立互动,共同培养精英团队和领军人才。